基于演化经济学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ingxing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兴则军队兴。依靠创新科技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是为迎接世界局势变化带来的挑战,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演化经济学作为基础理论,结合演化经济学中的适应性原理、复杂系统原理以及耗散结构原理,将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活动视作一个具有非线性、动态性、多层次性的复杂创新系统。依照演化经济学理论中“新奇”的创生、传播、适应三个演化过程为线索,创造性地将复杂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活动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技术研发阶段,二是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技术转移阶段,三是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结构变迁阶段。另外,突破主流经济学说中“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将参与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活动的主体假设成为“有限理性”的,并且具有“群体思考”的特点。通过建立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对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各阶段活动中协同创新主体的策略选择及协作方式开展定量研究。通过分析各阶段协同创新主体自身行为目的和特征,探讨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活动的成因,动力和发展路径,寻找在各个阶段中,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系统实现稳定均衡的有效方式。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一是运用演化经济学理论研究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演化经济学为解析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活动的成因,动力和发展路径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本文依托演化经济学基础,将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具体实践上升到抽象理论层面。以演化经济学中“新奇”的演变为逻辑主线,运用动态演变的发展观,创造性地将国防科技创新活动划分成为三阶段,并使各阶段有效衔接起来。在此基础上,系统性地梳理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本质和内涵。二是在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活动的技术研发阶段,通过分析协同创新活动的演化特征,构建技术研发阶段的执行主体策略选择演化博弈模型,并以中航工业与X公司合作研发3D打印装备为例对该演化博弈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针对融合程度较高的军民两用技术,要鼓励具有协同创新研发;针对融合程度较低,民用需求较小或保密性较强的技术,需要依靠专业程度较高的团队开展研发。三是在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活动的技术转移阶段,探讨了参与技术转移活动的技术本身,技术的供给方和技术的需求方三方协同问题。分别建立了复制动态二阶和三阶演化博弈模型。以三一重工与国防科技大学联合研制“无人装备”为例,对上述演化博弈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影响国防科技创新活动中技术转移的主要因素。需要强调的是,针对技术转移在军改过程中溢出现象较为显著的情况,本文构建了一个复制动态三阶演化博弈模型,并从数学上证明了这类特殊的复制动态三阶演化博弈模型的解析解及稳定条件,为复制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四是在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活动的结构变迁阶段,分析得出“创新要素对新变化的再适应,创新系统通过自发调整实现再均衡”是结构变迁的主要演化原理。通过构建三方复制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并以国防科技大学与湖南省政府组建湖南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为例进行分析,得出:为了优化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系统结构,要注重建立补偿机制,激励创新主体参与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要建立合理的评估论证与评价机制,加强协同创新活动的事前评估与事后监督;要完善参与协同创新活动主体的选拔机制,通过拓展准入渠道,完善竞争机制,充分考察并选拔优秀的创新主体参与到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活动中来。
其他文献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灌浆套筒连接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钢筋连接方式,其连接性能将直接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其中,施工工艺中的灌浆过程是较为重要的环节,但实际工程中很容易出现灌浆不饱满的情况。目前对于存在缺陷的灌浆套筒连接性能研究较少,特别是在灌浆缺陷分布位置不同下的力学性能还未能给出定论。开展试验模型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结合结构试验和理论分析,系统研究了考虑灌浆套筒不同缺陷分布的受力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及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座座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千城一面”现象日趋严重,导致城市地域性特征出现消弭趋势,为此,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人文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公共环境设施是城市人文环境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地域文化的承载者,对于传承和发扬文化,打造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具有重要意义。敦煌是一个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方面资源丰富,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大跨度屋盖往往具有自重较轻、阻尼较小、频率较低等特点,属于风敏感结构,对于此类建筑的抗风设计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虽然国内外有许多研究者对大跨度建筑结构进行了相应的风荷载研究,但每年自然灾害中由风荷载引起建筑整体倒塌或局部破坏的例子数见不鲜。目前,许多研究中对大跨度结构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也仅针对于结构形式较为简单结构而言,对于开敞式半月拱形大跨度屋盖结构,国内外规范并未对此类大跨度屋盖风荷载
历史的进程需要文化的推动,红色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重要部分,包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提供了社会发展所需的精神力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社会精神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的革命遗址是弘扬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时刻提醒着我们要铭记红色记忆,发扬革命精神。随着历史的变迁,许多中国革命战争遗址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物质形式的消失致使部分记忆也会被尘封,这是红色文化体系和中国特色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自然风景集中地的休闲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而风景建筑作为一种空间载体,既是建筑,又是景观,成为城市与自然的连接点。如何设计既能满足休闲旅游的功能需求,又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而自成景观,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桂林作为我国典型的风景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人文资源。随着建国以后桂林风景区建设的深入开展,桂林风景建筑建设于1960年代前后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两权分置”土地制度,但随着城乡统筹的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两权分置”的土地制度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农村因为农民的流失,出现大量空心村闲置土地,导致乡村发展不平衡,土地利用不充分等问题。现今新型土地制度“三权分置”政策在国家层面颁出,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对乡村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基于此,本文在三权视角下对乡村发展问题进行探索,结合“三权分置”政策实行
在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城市与景观环境一直以来以一种互动关系共生于一个系统之中,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创造了不同的城市类型,其中山水城市模式是古今中外公认的城市典范。中国古代营城往往离不开山水环境,视其为城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的城市研究却往往与古人营城所展示出来的山水人居环境思想有所偏差。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中容易被忽视,过度人工化趋势明显,伴随着地域文化特色的逐步
学位
身份认证是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的关键机制之一。单因子身份认证方法存在容易被攻击、安全性弱的不足,使用包括用户生物特征在内的多因子身份认证成为当前的主要途径。本文针对多因子认证方案在不同应用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增加方案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为目标,结合零知识证明技术研究多因子远程认证方法。与已有方案在本地认证用户因子的方法不同,我们提出服务器远程直接认证用户多个因子的思路,分别为单服务器场景、移动云计算以
随着现代互联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应用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基本的工作应用需求出发,一直延伸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社交和娱乐需求中。丰富的互联网应用在给人们带来多彩生活的同时,却给支撑起这些应用的基础通信网络带来了各种挑战。这些挑战包括:首先,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用户数量的逐年增加,以及通信数据的海量传输,使得不断增加的互联网带宽仍显捉襟见肘;与此同时,网络特性的变化对网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