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岛武郎的小说《一个女人》从1911年1月开始至1919年6月为止,历时约九年完成。这九年几乎覆盖了有岛武郎的整个创作生涯。作为《一个女人》前身的《一个女人的一瞥》是有岛武郎成为白桦派以后首次发表的小说,《一个女人》整部作品发表以后,除了小说《星座》的中断以外没有其他作品。从这一点来看,《一个女人》这部作品可谓是有岛武郎文学创作的开端与结尾。本论文就《一个女人》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有岛武郎创作《一个女人》的意图所在的“本能”进行了分析,也就是围绕主人公叶子的“本能”进行了探讨。并且关注了《一个女人》的广告文,明确了想通过“丑”和“邪”来追求“人生的可能”的作者的创作意图。该论文不只是停留在“本能的生活”这一大范围上,而是更加深入作品,对叶子的“本能”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有岛武郎所说的“本能”为视角,认为通过叶子所表现出来的“本能”可以具体地分类为“对男性的爱”和“对男性的憎恶”。叶子“对男性的爱”是有岛武郎的“一元论”思想文学化的体现,“一元论”思想是以“灵肉一体”的“爱”为代表。并且,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明确了叶子是通过对木部的爱进行了“本能的觉醒”,与仓地追求着“灵肉一体”的“本能的爱”。“对男性的憎恶”把其形成背景归于明治的家长制基督教社会从而进行了分析。广告文中的“丑”和“邪”解释为家长制基督教社会背景下“本能的生活”的体现。人们接受其为“丑”和“邪”的原因归为叶子所处的社会。并且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了解到,叶子憎恶木部的家长制性格,而且一开始就排斥作为基督教徒的木村,并表现出对木村的憎恶。最后的结论认为,在家长制基督教社会中叶子贯彻了“对男性的爱”和“对男性的憎恶”这两种本能的生活。这即象征了独具匠心的生命本质和与时俱进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暗示着有岛武郎所追求的“人生的可能”。比起社会规则,有岛武郎更重视个人的性格,并且相信其会使人生取得进步。叶子虽死,但有岛武郎对“人生的可能”的追求却没有随之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