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立目商榷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eng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目就是确定一部词典所予解释的对象。《汉语大词典》在立目方面存在不当立目、漏收词目、立目与释义或书证不符等问题。  学者们对包括《大词典》在内的辞书,在立目方面关注的研究重点有三方面:一是漏收词目问题。如,漏收宗教文献中的词、中古以后的词、出土文献中的词;二是由词语观争议引起的词目界定问题。如,成语立目、词和短语区分及立目;三是不当立目问题。如,假目、误目、一证两目。  本文重点关注对一证两目问题的深入研究问题、立目与书证不符问题、以及存在立目依据却人为造成的漏收词目问题。  一证两目是由于孤证立目或不同编者对语料理解的差异,产生了书证释义相同,但形式不同的两个词目。  立目与书证不符是由于词目与书证失照,产生某一词目所列举的书证更适宜作为另一词目的立目依据。  漏收词目分为没有书证可用而漏收,以及存在立目依据却因编者疏漏而漏收。本校法可以有效找出:相同出处漏收;释义相同漏收;同实而名异漏收;书证存在而漏收;对举词漏收的词目。  产生上述立目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语料收集不完备和语料甄别不细致;二是分卷编写,相互缺乏协调。前者产生的孤证立目、沿袭旧误、版本字体差异现象是一证两目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后者是立目与书证不符问题、存在立目依据却人为造成漏收词目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本文以汉语被动标记“于”、“见”、“为”、“被”为研究对象,进行描写分析。汉语被动标记“于”、“见”、“为”、“被”产生于不同时期,它们以不同的途径虚化,遵循不同的发
在现代汉语中,“来”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它语义繁多,功能复杂,倍受人们的关注。人们对“来”的研究涉及各个方面,但是很多问题存有争议,需要我们进一步讨论证实;有些研究范围
目的了解南水北调对北京市宣武区居民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的影响。方法用离子色谱法检测“南水”入京前、入京初期及后期宣武区8个街道居民生活饮用水中的氟
DOL(Disk On LAN).无盘网络以全新的通信模式、高效的网络利用、低廉的服务器要求、灵活又方便多样的工作站配置迅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很多网吧、电脑游戏厅都已经从原来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