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倡导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在此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是“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和创造性地学习,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但由于高考的压力,目前高中化学课堂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教学方式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主体性的发展,致使化学教学费时低效,因此,如何设计多样性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需求,成为教师、学校、研究者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它指出:每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拥有八种智能,并指出人与人的差异在于八种智能的不同组合,每种智能通过适当的教育都能取得一定程度提高。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学生提供了新的视野,同时也为学生全面发展指明了新的途径。鉴于此,在回顾国内外学者对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从教学活动入手,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三个:(1)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活动能否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活动能否促进学生智能弱项的发展?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以2012年入学的武汉市某普通高中的高一(3)班和高一(5)班两个平行班10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为实验班和控制班,实验班采用贯穿多元智能理念的教学活动,而控制班不做任何改变,仍旧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法。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4个月)。实验后,收集了两个班学生的期末化学考试成绩,同时对实验班进行了多元化教学的评价问卷调查。笔者使用SPSS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结合对实验班学生的化学课堂观察,比较实验班和控制班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弱项智能的发展,也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和化学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培养高中学生独立自主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