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在特定的区域内,运用资金的集中投入,集农业高新技术成果“源头创新、中试展示(含休闲观光)、辐射推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它是我国农业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的新型组织形式,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增长点,也是我国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切入点,成为我国高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载体。目前国内建立了许多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如何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运行成效进行分析与评价,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国内外建立了分层指标评价、经济效益评价与专家打分法等评价体系和评估方法。但以上评估体系和分析方法均存在着不足之处:指标过于繁杂,操作性、可比性不强,定性定量往往带有主观性强。而能值理论与能值评价方法则可以较好地克服以上评估方法的不足,既能分析人类与自然、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价值的相互关系,又能把环境要素、生产要素、科技要素和经济指标等“不可比”的要素都转化为相同的“太阳能值(Solar Emergy)”来进行比较与计算,因此能够对同一园区不同时期和不同园区之间的生态、经济运行质量进行评估,从而能较好地评价自然、社会、科技、劳务、商品等对经济和环境的真实贡献。 本研究以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对象,以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理论为指导,在调查、收集、测定、计算该园区2000—2004年的自然、地理、经济等各种资源和指标的基础上,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绘制了该园区的能量系统图;分析计算了其论文、著作、科技成果、人员培训的能值转化率;对该园区和园区的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以及园区内第一、二、三产业的主要能值指标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有关能值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能值分析的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与广东省实施的“五高六化”评价指标及其专家评价法,进行了实证比较印证;进而简要提出了农业园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态经济运行质量的发展战略。研究结果表明: 1、从2000—2004年,广州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区园区的能值总投入和能值总产出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能值总产出的增长增幅达83.79%,比能值总投入增幅13.37%高74.42个百分点;园区的能值总产出主要依赖园区核心区的科研成果在示范区和辐射区推广转化而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依赖度高达98.53%)。而园区的农膜、可更新和不可更新环境资源的能值投入量分别下降、38.01%、34.8%和15.3%;能值密度、环境负载率分别增长34.43%和83.70%;人均能值使用量、能值投资率、能值生产率分别增长10.80%、124.61%和61.42%;园区的能值产出率、可持续发展指数、每万元产值消耗能值则分别下降37.87%、66.19%和52.69%。说明该农业科技园区的经济总规模呈快速发展的趋势,生态和经济运行效率都在逐年明显提高,经济实力和科技竞争力不断增加,边际效益逐年下降,但环境压力也在逐年增大。 2、园区的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主要能值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总投入能值、总产出能值、能值密度、环境负载率、人均能值使用量、能值投资率、能值生产率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而可持续发展指数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能值产出率在核心区保持平稳,而在示范区和辐射却逐年下降;4年间,能值投入产出比在核心区(1:2.29 to 1:2.9)和辐射区(1:8.9 t0 1:14.5)表现为大幅度增长,而在示范区则表现为稍有下降的趋势,且投入产出比的绝对值表现为辐射区>核心区>示范区;园区的辐射区五年产出的总能值达8.99E+22,,占同期全园区的99.22%。主要能值指标的变化在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之间呈现相关性,其相关性大小顺序都表现为:示范区和辐射区的相关系数>核心区与示范区>核心区与辐射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对农业科技园区的贡献主要取决于辐射区的直接贡献(P=0.93—0.98),而核心区和示范区对园区的总贡献均主要是通过辐射区起间接作用的。结果表明,该农业科技园区是一个典型的科技创新型和技术推广型科技园区,也就是说:它的技术创新源于核心区而经济增长和经济规模则实现在辐射区,技术成果辐射转化的载体和媒介是示范区,而实现手段主要是示范、培训与推广;园区辐射区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潜力总体上大于示范区和核心区,也体现了该农业科技园区在结构和示范辐射功能上的层次性、梯度性。 3、园区的第一、二、三产业的能值投入、能值产出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且年均增长率均在20%—21%之间,而每万元产值消耗能值则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各年份一、二、三产业产出能值占园区总产出能值的比重基本上维持在70%:20%:10%;第二、三产业各年份的能值投入产出比基本恒定在1:15.5—15.6之间但均比第一产业高,第一产业则年均增长20.80%,这与三个产业各年份的能值生产率的变化规律高度吻合;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能值生产率和每万元产值消耗能值指标都呈现相关性,均表现为:一产业与二产业的相关系数>一产业与三产业>二产业与三产业,但三个产业间的每万元产值消耗能值达到极显著相关,而三个产业间的能值生产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对园区的贡献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加快第一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大服务业和加工业的投入及发展规模,是做强做大整个农业科技园区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 4、利用本研究提出的农业科技园区能值评价指标(环境负载率和人均能值使用量)和评价方法对广东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3个功能区进行验证评价,结果表明:能值评价结果与专家验收组应用广东省“五高六化”评价指标体系作出的评价结果高度一致,两种评价结果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92,达到极显著水平。 5、本研究指出,要促进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必须重点抓好三大战略:一要加大园区的能值投入,进一步做强做大园区的五大主导产业,即优良种子种苗、环保高效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农业信息及休闲农业产业;二要进一步优化园区三个产业结构,尤其要优先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加强园区农业信息中心及观光旅游农业区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加快发展园区的服务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三要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园区的生态运行质量。比如,开发利用地能、污水处理和再利用、发展生物质产业等,以减少园区的环境负载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