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80年左右,随着乒乓球运动的迅速发展,欧洲运动员逐渐将弧圈球的速度与旋转结合起来,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即使胶粒快攻型打法在速度上占有优势,并表现出相对独特的性征,但较之于更加稳定的两面反胶打法,它也更容易在比赛中出现失误。与此同时,胶粒快攻打法本身难度系数比较高,操作起来十分困难,从而致使其自身优势难以体现,凸显出极大的使用弊端,继而引起该类打法的整体成绩下降,后备力量慢慢丧失。但是,胶粒快攻这一非常关键的乒乓球打法类型和弧圈球一同构成了更为奇特的乒乓球技巧,且我们对这种打法本身并不陌生,并绝壁有效的训练经验。物稀为贵,但我们都不能否认的是,据国际乒乓球排名显示,在女子类乒乓球当中,位居世界前20名的运动员里面,有45%的运动员(即9位)选取了一面颗粒胶一面反胶胶皮,当中,有5位采用了此种快攻型技巧。本文主要以这种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状况为着眼点,利用调查走访的形式,向专家及教练学习胶粒快攻型打法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其本身特征,在遵守运动训练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入探讨该类技巧的训练及比赛,分析胶粒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的运动员的与众不同之处,从而获得一种相对系统的,能够被有效应用于胶粒快攻结合弧圈运动员实际训练的方法体系,为以后此类技巧的进一步训练和使用奠定基础。 该文借助录像技术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三段标准评价法、逻辑剖析法等,针对乒乓球运动员在竞赛中使用技巧的优势和弊端实行全面探析,概述了针对此类打法的训练方式,总结出如下结论: 1当运动员选取胶粒打法时,由于颗粒胶本身具备十分特别的性征,从而导致运动员极易在比赛过程中过分依赖颗粒胶进行攻击和防守,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反胶面的使用;因为胶皮特征存在差异,运动员又过分依赖颗粒胶,所以是使得运动员无论是正手进攻还是反手进攻,都显得比较单一,整体表现出左攻左防、右攻右防的尴尬局面。因而,使用这种技巧的运动员大多进攻能力比较弱,也很难对对手造成一定的压迫感。 2较之于反胶的粘性,颗粒胶则显得较为平凡,运动员在使用颗粒胶进行击球的过程中,通常不会引起球产生旋转。然而,由于胶皮性质的原因,运动员在处理旋转球时,尽管不吃旋转,可也很难打出非常稳定的回球。很多运动员,如姜华珺等,他们在比赛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使用颗粒面进攻而导致球越来越急,比赛节奏越来越快,从而对其自身节奏产生不利影响,致使运动员失误,丢掉比赛。因此,这种打法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动员的击球稳定性。 3这种打法能够通过反复使用接发球主动抢攻或摆短创造机会突攻,继而获得进攻主动权,并为后续的攻防僵持做好预防。因而,这种打法适合运用于双方僵持的情况,且在近台可以有效发挥其迅速和灵活的优势。 4这种打法的战术相对单一,通常是利用压制对手反手位,之后再借机突攻为主要手段,目的是为了扰乱对手节奏,继而取得胜利。 5就乒乓球运动而言,运动员的步法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运动员的实战水准。优良的步法能够使运动员具备更高的命中率,确保运动员占据进攻主动权,从而使其能够发挥自身优势,轻松取得比赛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