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和凝血指标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96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炎症和凝血指标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评估其预测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的价值,寻找最佳截断值,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且接受手术病理分期、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子宫内膜癌的208例患者临床资料;另外收集同时期、同年龄段因不规则阴道流血进行诊刮等操作后病理回报子宫内膜为良性病变的2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同时将子宫内膜癌组按照不同的病理特征进行分组(包括FIGO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组间的炎症指标淋巴细胞计数(L)、中性粒细胞计数(N)、单核细胞计数(M)、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MLR),术前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进行统计分析,对在不同病理特征中有意义的指标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其对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的预测价值,以期获得最佳预测值。结果:1.子宫内膜癌组与对照组相比N、M、NLR、MLR、FIB、APTT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PT、TT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N、M、APTT、PT、TT在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肌层浸润各组中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MLR在FIGO分期I+II组和FIGO III+IV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LR与FIGO分期存在正相关性(r=0.183,P=0.008),MLR评估FIGO分期的ROC曲线结果显AUC为0.674(95%CI:0.570~0.778,P=0.009),约登指数最大为0.356,截断值为0.21时,敏感性76.2%,特异性59.4%;MLR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LR与淋巴结转移存在正相关性(r=0.170,P=0.014),MLR评估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689(95%CI:0.559~0.820,P=0.015),约登指数最大为0.423,截断值为0.22时,敏感性77.3%,特异性64.8%;MLR在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脉管浸润中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NLR、FIB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LR、FIB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r=0.241,P<0.001;r=0.166,P=0.017);NLR评估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769(95%CI:0.659~0.879,P=0.001),约登指数最大为0.398,截断值为2.78时,敏感性66.7%,特异性73.1%;FIB评估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685(95%CI:0.536~0.834,P=0.017),约登指数最大为0.353,截断值为2.95g/L时,敏感性46.67%,特异性88.60%;NLR、FIB在FIGO分期、肌层浸润、脉管浸润、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中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4.NLR、MLR、FIB三者联合评估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AUC为0.783(95%CI:0.664~0.902,P<0.001),约登指数最大为0.521,特异性78.8%、敏感性73.3%。结论:1.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MLR与FIGO分期存在正相关性,MLR值越高,患者分期越晚,MLR评估FIGO分期的最佳截断值为0.21。2.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NLR、MLR、FIB与淋巴结转移存在正相关性,NLR、MLR、FIB值越高,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越大,三者术前评估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78、0.22、2.95g/L。3.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NLR、MLR、FIB三者联合时评估淋巴结转移的效能最高。
其他文献
目的:初步探讨HOXB9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以分析HOXB9在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分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为探索HOXB9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研究方向。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及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子宫内膜癌手术切除且具有完整病例及随访资料的石蜡标本176例,同时收集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石蜡标本作为正常对照。使用组织芯片的方法
背景:Ki67抗原是核增殖相关的一种抗原,参与周期调节和细胞增殖,被认为是肿瘤生物学的可靠标志。Ki67蛋白在细胞分裂与增殖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在反映各种恶性肿瘤(包括胃癌)的侵袭性及其最终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肿瘤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是由于DNA错配修复基因(MMR)缺陷后引起的简单重复序列上未纠正复制错误率的增加所导致。微卫星不稳定性(MSI)表达的评估与胃癌患者治疗的选择和疗效有关。目
目的:子宫肉瘤发病罕见,诊断困难,且预后极差。本研究通过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子宫肉瘤术前诊断的价值,并探索NL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旨在为子宫肉瘤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2009年7月到2019年12月手术治疗且诊断明确的子宫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共纳入57例子宫肉瘤患者及114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
背景和目的: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致死性原发性肿瘤,其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恶性增殖与凋亡抵抗是胶质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揭示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调控机制对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反映其生物学特性以及指导临床治疗与预后评估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胶质瘤作为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对其分子层面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肿瘤细胞的异质性,阐释肿瘤细胞恶性增殖、凋亡的机制,对胶质瘤的分子分型、预后评价及
目的:分析宫颈癌淋巴转移阳性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联合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盆腔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淋巴是否增大及新辅助治疗前后宫颈癌患者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变化值对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进行评估。建立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价值,为提高宫颈癌根治术前淋巴
目的:利用全外显子测序(WES)研究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肿瘤相关基因突变情况,寻找不同取样位点差异表达的突变基因,对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肿瘤异质性进行初步分析与探索。方法:本研究依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选取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3名,分别于肿瘤组织中心及两端收取新鲜组织标本,测序样本迅速放于液氮罐中冷冻后转入-80℃冰箱保存,切片样本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保存。提取组织DNA后
目的HER2作为结直肠癌治疗靶点的相关性目前已经得到确认,但其作为结直肠癌预后性生物标志物的作用仍不明确。所以我们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以评估HER2扩增对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的影响。方法对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索,纳入HER2扩增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关系的队列研究。检
第一部分预后营养指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上皮性卵巢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于2014年10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妇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EOC患者125例。通过查阅病历信息获取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PNI、NLR与血小板/淋巴细胞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基质细胞浸润水平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临床进展的关系,探讨其生物学作用,筛选出与基质细胞浸润相关的预后标志物。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ESTIMATE算法、TIM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资料进行全面回顾性分析,探讨EC患者发病的高危因素及生存预后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医师在EC的筛查、诊治及判断预后时提供参考。方法:筛查2012年11月—2016年1月期间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出院诊断为EC的所有患者资料,对于研究人群的一般特点、病理学特点、手术方式、术后辅助治疗等进行描述,分组比较EC临床病理特点。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