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租赁作为一项创新的金融服务业务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改革开放以来,融资租赁业务被逐渐引入国内,其为我国各行各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在2000年后,根据入贸协定,我国正式对外开放融资租赁市场,融资租赁以其独特优势迅速在我国各行各业中蓬勃发展起来。伴随金融业发展过程中,融资租赁是银行资本与工商业资本相互渗透与结合的产物,是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产生的实物信用与银行信用相结合的一种新型金融业务,融资租赁兼具金融和产业特征的业务特点决定了融资租赁项目的风险分布于整个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诸多融资租赁企业均存在项目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项目风险管理手段落后、风险控制手段匮乏等状况,这些问题成为制约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融资租赁业能否快速健康发展取决于有效地预测及控制融资租赁的风险。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来说,深刻认识和理解与融资租赁业务特征相对应的风险特征,在企业内部逐步建立、健全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制度和机制,持续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文化,强化外部风险管理手段,对于融资租赁企业而言是当务之急。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融资租赁的基本含义、类型及特点;其次,对风险及风险管理进行了阐述,接着以信息不对称理论解释了融资租赁风险产生的原因,并以融资租赁出租人的角度,对融资租赁业务运作过程中的风险产生机制及有关的风险类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深度剖析,并针对各风险类型提出了全方位的风险防范策略与手段。最后,以X融资租赁公司为案例,通过对该公司在事前、事中、事后对风险的识别、化解和控制的深入分析,为融资租赁公司在宏观及微观的风险管理工作提出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