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关研究表明,城市里高达30%的交通拥堵是停车过程中待泊车辆在停车场周围聚集、徘徊的寻泊行为造成的。这种低效停车现象将会额外加大驾驶员停车成本和交通管理者的管理成本,因此研究一种能有效降低区域停车成本的停车诱导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目前停车诱导缺乏考虑驾驶员群体心理选择意愿的研究现状,采用实地调查-理论研究-系统实现-算例计算-实验仿真的研究思路,从驾驶员停车选择因素和停车成本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讨,具体取得主要成果概括如下:(1)借助实地交通问卷调查收集了驾驶员停车统计数据,研究了驾驶员群体停车选择影响因素,利用TransCad软件对停车选择因素做了参数估计及修正,搭建了以效用函数为基础的停车选择概率模型。这为确定停车过程中产生成本的主要因素以及验证停车模型的合理性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持。(2)分析了停车过程中的停车成本类别,通过各类测算方法将停车成本统一转为可衡量的货币价值,建立了考虑驾驶员心理意愿的区域停车诱导模型;模型定义了驾驶员停车过程中的实际停车成本和用于系统分配诱导信号的虚拟成本,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以区域停车成本系统最优为目标函数,计算停车诱导方案;针对停车需求数量,确定不同的解空间大小,分别设计了遍历算法和遗传算法思路,迅速求解模型。(3)根据前文停车诱导模型理论基础为指导,利用移动互联网普及性、即时性的特点,搭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停车诱导模型。以微信小程序为移动客户端主体,引入了移动互联网交互技术,依托拥有海量用户的微信平台,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和搭建成本,突破了传统停车诱导系统必须架设专用通信网络和固定多级诱导屏的限制,为停车诱导的落地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4)通过实际算例计算分析,分别对比了区域不同停车位数量下,本文模型所求停车诱导方案与无诱导状态下停车策略的实际停车成本和诱导服从率;验证了本文模型在降低区域停车总成本的有效性;通过VISSIM仿真实验对比了区域在不同停车诱导服从率下对路网寻泊车辆数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区域停车诱导能有效减少了路网中的反复寻泊车辆,,为实现区域停车诱导系统的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