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关人”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口译策略探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tianxueyuan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医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中医口译更高的需求和质量要求,尽管中医界也着力提高中医专业学生的英文水平,但是效果不够理想。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努力提高中医专业学生英文水平的同时,应该探索中医口译的有效方法以促进提高译者的中医口译质量。  本文分为四个章节,首先笔者针对论文研究领域做了文献综述,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并提出本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节,在提出相关口译策略之前,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分析中医口译的难点,笔者将其与西医做对比研究。第三章节,根据中医口译的难点,笔者引入传播学中的“把关人”理论。在对该理论的发展和精髓做了概述之后,笔者探讨了该理论在中医口译中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第四章,在分析了“把关人”理论对中医口译的适用性和理论指导意义的基础上,笔者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如何利用理论指导具体的中医口译实践,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即对双方的文化理解进行把关,当出现文化误解时进行解释;对双方说话内容和方式进行把关,当违反礼貌原则时,进行信息过滤和加工;对中医术语进行把关,过滤掉术语中的繁冗信息,打破四字格束缚,从有歧义的术语中筛选正确解释;对中药方剂的名称进行把关,总结中药方剂命名的规律,去繁就简,并对中药说明书中的功能介绍采用自由翻译策略,译出简单易懂的核心信息;最后,对医患双方的话轮进行把关,当一方滔滔不绝谈论与医疗无关的内容时,打断或终止此次话轮,而当一方过于沉默而得不出医疗所需信息时,译员要充当信息挖掘者,创造或移交话轮。  最后,笔者总结了该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分析了该论文的局限之处,今后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应尽力弥补此局限,并希望能给后来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其他文献
恒流源在各种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设备的性能表现。为了充分利用智能控制方法提高使恒流源的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恒流源。本设计方
批评语言学这一概念是在1979年由英国语言学家Roger Fowler和Gunther Kress等提出的,随着批评语言学的发展,批评性语篇分析(crtitical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随之发展而来
爱德华·阿尔比(1928-)作为托尼奖终身成就奖和三次普利策戏剧奖的获得者,是当代美国文坛最为重要的剧作家之一。在秉承外百老汇的先锋剧院的实验性的同时,阿尔比在他早期的创作
大寒次日,戌末亥初,拜访王小晖先生。  小狗汪汪了几声,哆哆着绒绒长耳重回卧室门口镇守。女儿进门,早上与王小晖负气而去,此刻依然粉面薄嗔,教人拼命忍住一声“扑哧”。一个学生回去了,又进来了一个,都是最好的年龄,有着不自觉的青春与美好。家常的王小晖,穿着女儿淘汰的浅浅的湖绿色羊绒衫,笑眼暖暖,把女儿噘着的榴花嘴、学生鼓鼓的小翘臀,统统收摄,转身付诸纸墨,青春的恣肆与岁月的诗意跃然纸上。  多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