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医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中医口译更高的需求和质量要求,尽管中医界也着力提高中医专业学生的英文水平,但是效果不够理想。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努力提高中医专业学生英文水平的同时,应该探索中医口译的有效方法以促进提高译者的中医口译质量。 本文分为四个章节,首先笔者针对论文研究领域做了文献综述,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并提出本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节,在提出相关口译策略之前,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分析中医口译的难点,笔者将其与西医做对比研究。第三章节,根据中医口译的难点,笔者引入传播学中的“把关人”理论。在对该理论的发展和精髓做了概述之后,笔者探讨了该理论在中医口译中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第四章,在分析了“把关人”理论对中医口译的适用性和理论指导意义的基础上,笔者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如何利用理论指导具体的中医口译实践,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即对双方的文化理解进行把关,当出现文化误解时进行解释;对双方说话内容和方式进行把关,当违反礼貌原则时,进行信息过滤和加工;对中医术语进行把关,过滤掉术语中的繁冗信息,打破四字格束缚,从有歧义的术语中筛选正确解释;对中药方剂的名称进行把关,总结中药方剂命名的规律,去繁就简,并对中药说明书中的功能介绍采用自由翻译策略,译出简单易懂的核心信息;最后,对医患双方的话轮进行把关,当一方滔滔不绝谈论与医疗无关的内容时,打断或终止此次话轮,而当一方过于沉默而得不出医疗所需信息时,译员要充当信息挖掘者,创造或移交话轮。 最后,笔者总结了该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分析了该论文的局限之处,今后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应尽力弥补此局限,并希望能给后来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