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血浆置换与单重血浆置换应用于多种临床疾病的疗效对比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mingji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比较双重血浆置换(DFPP)与单重血浆置换(PE)应用于多种临床疾病的疗效对比以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32例确诊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有致病性抗体不同程度的升高,并被证实处于疾病活动期,其中16例应用双重血浆置换治疗,16例选择单重血浆置换治疗。根据患者血尿、蛋白尿、咯血、水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主观感觉分为显效、好转、无效3种结果,结合患者治疗3次后相关指标的变化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3次时的有效率进行临床转归判定。结果:治疗3次后,DFPP组血清肌酐、尿素氮、球蛋白的下降率及部分致病抗体的清除率均大于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蛋白、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无显著差异;DFPP组显效8例,好转6例,无效2例,PE组显效2例,好转7例,无效7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3次时的有效率分别为87.5%和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16例89次治疗共出现10次不良反应,而DFPP组无不良反应的发生,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PE相比,DFPP能有效缓解疾病活动,清除特异性致病物质及非特异性的血清肌酐、尿素氮等,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上疗效确切,较少出现不良反应,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大众传媒时时刻刻地关注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公众往往通过传媒来认知社会。因此,从广泛的意义上来看,大众传媒对社会建设过程的报道即属于社会形象传播。所谓的社会形象,是
高速串行接口由于在EMI、体积和功耗等方面的特性,在要求不断提高的3G手机液晶显示模块上的应用也愈发体现出其优势.介绍了一种目前主流的高速串行接口-MDDI的物理层和数据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