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二茂铁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合成得到两种目标产物:(1)不对称桥联双二茂铁脲衍生物(化合物9,MeOOC-Fc-NH-CO-NH-Fc-CO-NI-I-(CH2)2-S-S-(CH2)2-NH2,产率为39.2%),(Fc代表二茂铁);(2)二茂铁-三肽(化合物12,Me-OOC-Fc-Arg-Pro-Gly-NHBoc,简称:Fc-RPG:产率为30.6%)。并以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核磁共振(NMR)、以及质谱(MS)等方法对合成中各步产物进行了表征。
由于二茂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目标产物之-(化合物9)的电子迁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二茂铁之间通过脲键传递电子,从而使两个二茂铁基团分别被氧化,两者氧化电位差△Eo0为181 mV,稳定常数Kc为1145。相对于对称的二茂铁脲△Eo0=140 mV,Kc=207,该不对称结构分子中两个二茂铁之间电子的相互作用增强。
此外,二茂铁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理)活性。本研究选择牛血清蛋白(BSA)和β-淀粉样肽(Ap)为研究对象。并利用三肽RPG可通过氢键与蛋白质(如BSA)结合的性质,采用电化学、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近生理条件下Fc-RPG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Fc-RPG与BSA间存在相互作用。反应结合位点数为1.21,结合常数为6.48×103L·mol-1。与电化学结果相比,荧光光谱法实验结果表明,Fc-RPG与BSA间相互作用为静态猝灭过程,反应结合位点数为0.82,结合常数为5.18×103 L·mol-1。同时,通过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近生理条件下Fc-RPG与Ap的相互作用及形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Fc-RPG可以阻止Aβ形成纤维,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Fc-RPG可以阻止Aβ的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