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氧化物的合成应用及分析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l0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材料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新材料,其概念在二十世纪中叶被科学界提出后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和深入发展。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微电子器件的迅猛发展,材料科学研究总的趋势是向精细、轻、薄、短小、微型多功能方向发展。而纳米材料所表现出的特异化学、机械、电子、磁学及光学性能正好可满足这一趋势,从而引起了众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同时也促使人们把研究工作的思路向超细颗粒研究方向调整。 本论文主要是研究研究并优化能适合于工业生产的制备纳米氧化镁和氧化钴的方法,并对纳米氧化镁对不同细菌杀毒进行探讨。本论文共分以下四个章节。 第一章 前言 首先系统介绍了,纳米氧化物的应用范围和实际应用价值。进一步阐述了国内外制备纳米氧化物的方法和表征手段,最后论述了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纳米氧化镁的制备及表征 以羧酸(H2A·2H2O)为沉淀剂与MgCl2·6H2O为原料,经过大量实验条件探讨,成功的制备了粒度分布窄的纳米氧化镁粒子。并用TEM、XRD、FT-IR等测试手段,对纳米MgO的粒子结构和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00℃灼烧,得到的纳米MgO,粒径分布窄,分散性能良好,其平均粒径为15nm。同时对生成纳米MgO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解释。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用H2A·2H2O为沉淀剂制备纳米MgO,本方法得到的产物纯度高、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第三章 纳米氧化镁的杀菌研究 我们对纳米氧化镁的杀菌效果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产物纳米氧化镁进行了修饰,然后研究了不同修饰条件下纳米氧化镁的杀菌效果与抑菌能力。实验证明,在不同的修饰条件下,纳米氧化镁的杀菌功能有所不同,实验证明纳米氧化镁能有效杀或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六种常见病菌。
其他文献
本论文的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非脉冲直流辉光放电等离子体降解水中染料的研究,第二部分是对苯二甲酸的新合成路线研究。 利用非脉冲直流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技术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废水,以其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辉光放电是一种新型的电化学过程,其中,等离子体由电极和电解质液面之间的直流辉光放电来维持。完全辉光放电时,初始反应区包括阳极周围的等离子体和等离子体-阳极液界面附
本论文旨在克服传统硫脲和脲衍生物合成方法中原料毒性大、反应条件苛刻和环境污染等诸多弊端,开发一种绿色高效合成硫脲和脲衍生物的新方法。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选择性吸收表面的设计和制备是太阳能光热转换的核心技术,采用光谱选择吸收膜是提高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工作温度和系统的性价比的重要措施。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选择吸收薄
本论文由综述和研究报告两部分组成。综述部分简单概述了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检测的历史、原理、仪器结构、用于液相色谱柱后检测的主要化学发光体系以及该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热塑性工程塑料,但是由于特殊的难加工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在保持UHMWPE优异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其可加工性,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
靶向给药系统具有提高药物对靶组织的药理作用强度和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的显著优点,已成为国际上药物(特别是抗肿瘤药物)剂型研究的发展方向。靶向给药可以通过物理
第一章主要对毛细管电泳、微流控芯片和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的单细胞分析及单细胞高通量分析作了简要的综述。在毛细管电泳单细胞分析中,涉及到单细胞进样,细胞溶膜,细胞内组分的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