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旨在应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中国近代文学翻译活动的变异现象,揭示文学翻译活动与社会、历史事件之间深刻的关系.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和人类社会行为的科学.社会学家指出,人类基本上是社会动物;人类行为主要决定于人们所属的群体和群体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社会学家C.赖特·米尔斯提出的"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对个人经验和广阔社会之间关系的强烈意识.它的作用在于使我们能够摆脱狭隘个人观点,在思想上同我们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保持一定的距离,更清楚地认识个人活动同社会事件之间的联系;使我们能够探索我们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经历同社会事件和社会模式之间的错综复杂的联系. 社会学的这些基本观点对于文学翻译的研究无疑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这是因为,其一,每一个翻译者都是社会人.他们生活在社会中.他或她都不可避免地与周围的人和社会发生交往,并受其影响.研究译者及其翻译活动,就必须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其二,社会学鼓励人们重新认识我们所熟悉的世界,从新的角度思考我们所忽略的或视为理所当然的社会现象,发掘其中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文学翻译研究通常与文学、语言学、美学联系在一起.文学翻译的社会性或社会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其重要性容易被人们忽略或视为理所当然.该文在研究文学翻译的变异现象时,试图采用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文学翻译活动.其三,社会学想象力要求我们把单个翻译者的翻译行为同当时的社会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探索其个人的翻译方式同社会实践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该文试图通过研究中国近代文学翻译活动与近代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来揭示文学翻译变异产生的社会原因. 严格他讲,文学翻译应该是原著思想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再现.然而,现实并非总是如此.文学翻译中出现了多种变异现象.其一,由于语言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一些译者认为翻译绝对的对等是不可能的,并且常用的一些翻译方法也不能再现原文的艺术风格.要想达到这一目的,他们不得不采用一些特殊的翻译技巧如删减法和改译法.其二,一些译者出于某些文学或政治上的需要,有意识地违背文学翻译的常规,过多地使用了删减法与改译法之类的翻译技巧.其三,还有一些变异现象是由于译者的文化误解或粗心所造成.此外,文学翻译的变异现象还包括那些错误的译文和低劣的译作.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译者缺乏严肃的工作态度或必要的语言文学功底所造成的.研究文学翻译的变异现象,首先要给文学翻译的常规与变异下一个定义.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文学翻译活动首先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因此,该文借用了社会学中的一对概念——行为规范与越轨行为来描述文学翻译的常规与变异.与社会学中行为规范的功能类似,文学翻译的常规是用来辨别合适的或不合适的翻译行为的准则和标准.它由具体的文学翻译的原则、标准、过程、方法等理论组成.与社会学中的越轨行为一样,文学翻译的变异是指违背了文学翻译常规的翻译行为或活动和不恰当的使用翻译技巧等行为.文学翻译作品中的变异现象表现为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程度.该文在界定了文学翻译的常规与变异之后,分析了中国近代文学翻译活动中的变异现象.中国近代时期的文学翻译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不忠实于原著的内容、形式和风格,背离了文学翻译的常规.近代中国的译者大量使用了删改法和改译法等翻译技巧.为了解释中国近代文学翻译的变异现象,作者试图从社会学的视角探索中国近代文学翻译活动与中国近代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以及近代译者个人的翻译方式与他们所处的社会之间的关系.最后,该文得出以下结论:文学翻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社会需求在翻译活动中通常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近代文学翻译者们过于强调文学翻译的政治功能是导致近代文学翻译变异现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