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的临床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HZP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说明针刺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有效性和优势。对象与方法:从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患者中选取60例诊断为血管性头痛并符合试验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30人,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3岁,平均41.5岁;病程最短11个月,最长35年;予以针刺治疗。对照组30人,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1岁,平均40.9岁;病程最短10个月,最长37年;给予口服尼莫地平片。两组疗程均为4周。在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头痛指数及中医证候变化,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的头痛指数均有明显改变,头痛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根据头痛指数的减分率判定疗效,针刺组总有效率89.36%,对照组总有效率89.2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针刺和西药治疗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且疗效相近。2.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侯评分均有明显改变(P< 0.05),中医证侯疗效比较,针刺组总有效率91.45%,对照组总有效率91.2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针刺和西药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证侯,且疗效相近。3.治疗结束后1个月后进行随访:与疗程刚结束时比较,针刺组头痛指数无显著改变(P>0.05),而对照组有所回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指数差值的组间比较显示对照组高于针刺组(P<0.05)。说明针刺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稳定,不易复发,而西药治疗结束1个月后,头痛症状稍有复发,远期疗效不如针刺治疗。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针刺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治疗的安全性优于西药治疗。结论:针刺和西药治疗血管性头痛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和中医证侯,两者的疗效接近;但针刺治疗比西药治疗的远期疗效好,而且不良反应小。
其他文献
目的:确认十全大补汤对减轻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临床有效性,推广中医药在肛肠科化疗中的应用。方法:我们选择成都肛肠专科医院结直肠癌术后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把
针对应用于联盟链的实用拜占庭容错(PBFT)共识算法网络结构静态、主节点选取随意和通信开销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实用拜占庭容错(EPBFT)共识算法。首先,给共识节点设
目的: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寻找慢性乙肝中医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患者外周血浆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分析其与慢性乙肝中医虚证证侯的对应关系,初步探索出慢性乙肝中医虚证的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加心理行为干预对恶肿瘤患者心因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出现预期性恶心呕吐、失眠、抑郁情绪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探讨治疗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方案。方法:2006年~2010年我院收治的32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行腹
目的:分析中药热敷脐部及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西医对症治疗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6年12月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108例随机分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急性后肢缺血模型,研究中药四妙勇安汤对急性后肢缺血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炎性细胞因子及新生血管情况的影响,为临床应用
针对企业质量体系审核中采用的传统的定性评价方法所存在的缺陷,以模糊层次评价法为基础,分别对多指标系统的模糊优选模型以及以次多指标系统的模糊优先方法进行了分析论述,建立
但凡成功的修辞活动,都必然受到一定规律的支配。而一场演说是否有效,取决于演讲者和听众之间是否达成了共识。因此,演讲者和听众如何达成共识成为发现修辞成功规律的关键。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针法对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P8(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 Prone8, SAMP8)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浮舰蛋白-1(Flotillin-1)和中性内肽酶(neprily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