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摄食行为和消化生理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xing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刺参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年来,刺参工厂化养殖模式逐渐兴起。了解并掌握刺参摄食行为和消化生理的基础知识,为工厂化养殖刺参环境因子和投喂策略的设定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不同规格、不同光照周期和不同温度下刺参的摄食行为和消化生理,结合触手运动情况研究了刺参的摄食过程,运用红外摄像机观察研究了刺参的昼夜摄食节律,阐明了三种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昼夜变化规律与摄食之间的关系。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规格刺参摄食行为和消化生理的研究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三种规格(大、中、小)刺参在12L:12D光照条件下触手的运动,摄食节律,摄食率,排粪率和消化酶活力。通过逐帧分析摄食视频,发现所有规格的刺参都是通过触手的“抓取”而获得食物的。大规格刺参摄食时触手的插入频率显著高于中规格和小规格刺参(P<0.05)。通过红外摄像机观察,发现所有规格刺参的摄食高峰在02:00-04:00,同时中规格和小规格刺参在白天还有一个次摄食高峰。所有规格刺参夜晚的摄食率和排粪率都显著高于白天的摄食率和排粪率(P<0.05)。另外,消化酶活力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比摄食高峰早2-4h。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刺参的生长,其摄食节律和消化生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刺参具有调节消化功能的能力,从而为即将到来的摄食活动做好准备。2.光照周期对刺参摄食节律和消化生理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全光照(24L:0D)、半光照半黑暗(12L:12D)、全黑暗(0L:24D)三种光照周期下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摄食节律,摄食率以及三种消化酶(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活力的昼夜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在全光照条件下,刺参极少活动,24h内的摄食比例较低(6%-10%):在半光照半黑暗条件下,刺参光照阶段运动不活跃,摄食比例较低(0-10%),黑暗阶段运动极其活跃,摄食比例较高;在全黑暗条件下,刺参一直处于较活跃状态,24h内的摄食比例都较高。三种光照条件下,刺参的摄食高峰都出现在00:00-02:00,且刺参夜晚的摄食比例显著高于白天(P<0.05);(2)刺参的日摄食率从全光照、半光照半黑暗到全黑暗依次增加,三种光照周期条件下刺参夜晚的摄食率极显著高于白天的摄食率(P<0.01):(3)三种光照周期下,刺参三种消化酶活力的最大值都出现在22:00-02:00,消化酶活力的最大值比摄食高峰早0-4 h。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对刺参的摄食节律和消化酶活力昼夜变化都有显著影响,刺参具有提前分泌消化酶为即将到来的摄食做好准备的调节机制。3.温度对刺参摄食节律和消化生理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8℃、12℃、16℃、20℃、24℃条件下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摄食节律,摄食率以及三种消化酶(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活力的昼夜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五种温度条件下,刺参的摄食比例在白天(8:00-20:00)波动都不显著(P>0.05),在夜晚(20:00-8:00)波动显著(P<0.05),刺参的摄食高峰都集中在00:00-04:00,且刺参夜晚的摄食比例显著高于白天(P<0.05);(2)刺参的日摄食率随着温度的增大后减小,16℃时摄食率最大,五种温度条件下刺参夜晚的摄食率显著高于白天的摄食率(P<0.05);(3)除了24℃条件下,其余温度条件下,刺参三种消化酶活力在24h内波动显著(P<0.05),且三种消化酶活力的最大值都出现在22:00-02:00,消化酶活力的最大值比摄食高峰早0-4 h。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刺参不同时间段的摄食比例和消化酶活力有重要影响,但是没有改变其整体的变化趋势。
其他文献
精子是雄性生物生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高度分化的特殊细胞。精子膜是液态镶嵌的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由多种糖蛋白、脂蛋白或糖、脂复合物构成,人们经常称之为精子膜蛋白。现己研究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用微卫星技术进行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家系识别研究以及用RAPD与SSR两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中国对虾的遗传连锁图谱。一方面对微卫星DNA技
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是我国北方近海重要的岩礁性鱼类,由于具有广温广盐习性,可以自然越冬,也是我国北方沿海深水网箱养殖和增殖放流的适宜经济鱼种,但近年来其渔
据记录,世界上有石斑鱼百余种,我国已记录有46种。由于石斑鱼形态分类上较为混杂,易造成种类鉴定的错乱。为了更好对石斑鱼种类进行分类鉴别,人们已开始从细胞遗传上进行研究。目
本文利用ISSR标记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yessoensis)及其杂交子一代进行遗传关系的分析,以探讨在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过程中,双亲对杂交子
本文通过对坛紫菜主要品质指标(藻胆蛋白、叶绿素a、粗蛋白、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条件进行优化,获得了准确科学的坛紫菜品质测定实验方法。并以此方法对通过杂交和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