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社会已进入新媒体时代,网络由于其个性化,即时性,交互性等特点,吸引了大学生这一主流群体,不断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网络对他们的影响已经深深融入他们的生活中,这就使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更具时代性。网络素养是公民在现代社会生存的基本技能,也是构建和谐网络空间的基本前提。鉴于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素养的重要性,网络素养教育的提出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随着新的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网络素养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也在由学术自立走向学术自觉。网络素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对网络技能的操作能力以及网络法制道德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大学生在能够更好地运用网络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应对复杂的网络信息生态的需要,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饱满的精神面貌面对网络素养教育带来的种种挑战,建立有效机制,有力推动网络素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为后续研究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做好充实的准备。第二部分,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相关理论进行概述,对网络素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网络素养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分析了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作用。第三部分,分析总结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该部分从大学生自身、家庭、网络环境、学校、政府等方面分析当前大学生网络素养偏低的原因。第四部分,提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方法和可行性对策。一是培养大学生提高网络素养的自我教育意识;二是强化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功能和优势,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四是发挥高校在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优势和作用,完善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课程和教材,将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建立强大的师资力量;五是完善政府的保障职能,要坚持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加强立法,改善行政监督,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从而形成"大学生、家庭、大众媒体、高校、政府"的多方合力,共同作用于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网络素养,促进其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