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眼钝挫伤后视网膜Müller细胞GFAP表达变化规律及bFGF对其影响

来源 :昆明医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zi0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3J能量自由落体的方式制作挫伤性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来探讨轻度眼球钝挫伤后视网膜Müller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视网膜病理变化的关系,以及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Müller细胞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Müller细胞在视网膜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为临床防治视网膜损伤提供新的途径。 方法:40只兔子80眼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视网膜挫伤组、视网膜挫伤组+bFGF治疗组、视网膜挫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以3J能量自由落体的方式制作兔眼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模型,观察各组伤后眼底改变。分别于伤后3h、1d、3d、7d、14d时段将动物麻醉致死,摘除眼球,制成视网膜病理切片用于HE染色和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视网膜组织学变化,图象分析系统测量视网膜GFAP表达阳性率与灰度值,并应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形态正常,结构层次清楚,视网膜内界膜下可见少许状棕色阳性GFAP着色,其余各层未见着色。2.视网膜挫伤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组织学变化主要为视网膜水肿(尤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内丛状层为明显)。14d后视网膜各层结构基本恢复正常,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bFGF治疗组视网膜的组织结构变化特点是:水肿较其它两组轻,各时间段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数目也明显多于其它各组。3.挫伤组和Nacl对照组伤后3d GFAP的阳性表达开始加强,7d到达一个较高水平并稳定在这个水平之上;bFGF治疗组在伤后1d GFAP阳性表达即开始增强,并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加强,直至14d其表达强
其他文献
目的:本篇文章有两个主要的目的,1:确定Timed Up and Go Test(TUGT)对于预测社区居住的老年人群跌倒风险的精确性。2:旨在开发一个全面的临床干预工具,建立一套系统的评估跌
[目的]:探讨抗癫痫新药托吡酯、拉莫三嗪对青霉素致痫大鼠模型行为和脑电图的影响及其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健康Spague-Dawley(sD)大鼠30只,体重300±20g,随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