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不仅是我国高中体育教育改革道路上取得的最新成果,也是普通高中学校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组织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2017年新课标是在总结原课标使用经验的基础上修改完善的,体育课程目标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课程目标进一步明确,但使用后课程目标的达成效果还不是很清楚。因此,依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课程目标内容,从目标的达成效果角度,对郑州市金水区普通高中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这三个分目标进行具体调查研究,掌握学生在新课标执行后,达成目标的实际应用效果,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课程目标的分目标具体内涵,进行充分研究。在导师和专家的指导、论证后,确定了较为完整、科学,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制成调查问卷,对郑州市金水区普通高中二年级、三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获得这些学生学习完每学期《体育与健康》课后,达成课程目标效果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论是:(1)细化《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课程目标的具体内涵,可以具体评判学生体育核心素质。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目标出发,针对高二、高三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细分为多层级目标指标与具体评价内容。不仅可以督促教师进行教学改革,还可以指导学生认真学习,促进体育核心素质的提高。(2)总结郑州市金水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课程目标的达成效果,部分指标还有待改善,但高三明显好于高二,新课改取得较好效果。具体表现为: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整体达成效果较好,贯彻《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更加具体地提升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各目标效果。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目标中,调查高中的体育课程目标整体达成效果较好,高三明显好于高二。选学运动项目的不同会造成体育课程目标达成效果具有差异性,球类项目明显好于其他项目。学生的性别差异也会影响体育课程目标达成效果,男生好于女生。运动能力目标中,学生在不同年级阶段掌握选学运动项目发展历史、制定锻炼计划和发展体能目标达成效果较好。但是学生在高二和高三阶段的运动欣赏能力和运用技能这两目标的达成效果有待增强。健康行为目标中,学生在不同年级阶段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适应能力这些目标的达成效果很好,体质测试成绩都有提高。但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效果不好,高三每周课外锻炼次数这一目标较高二阶段有所退步。体育品德目标中,学生在高二和高三阶段的遵守规则和社会责任感两目标的达成效果很好。学生在高三阶段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与高二阶段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但是积极进取目标的达成效果不是很好,仍有待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