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信、QQ、微博等社交网站使用已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社交媒体使用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是当前研究探讨的热点问题。随着社交媒体使用的日常化,青少年线上与线下的交往对象存在较大重合,社交网站使用成为其人际交往的重要平台,向上社会比较则成为社交网站使用中自然发生的心理过程。因此,本研究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考察社交网站不同使用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探析向上社会比较和同伴友谊质量在社交网站使用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某中学619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主动和被动社交网站使用问卷》、《向上社会比较量表》、《友谊质量量表》、《心理健康问卷》考察青少年不同的社交网站使用方式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主动性使用的平均得分为2.68(SD=0.82);被动性使用的平均得分是2.31(SD=0.88)。其中,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女生的主动使用行为得分高于男生;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在学段上差异显著,高中生的被动使用行为得分高于初中生;(2)友谊质量在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积极心理指标之间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消极心理指标之间关系中中介作用不显著;友谊质量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积极心理指标、消极心理指标之间关系中均存在部分中介作用;(3)向上社会比较、友谊质量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积极心理指标之间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果,分别提出学校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恰当使用社交网站以及中学生使用社交网站时,应注重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等教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