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专利侵权案件数量显著增加,这对我国专利的保护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体现在侵权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面,兜底性法定赔偿法的过多适用,导致判赔无标准和判赔额过低的现象愈发严重,而专利法十分先进的美国常用来计算损害赔偿额的许可费法,却在我国得不到较好地发展。通过比较多种损害赔偿额计算方法,得出许可费法是专利价值最直接体现的结论。该方法能较好维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且易于举证,所以有必要提高许可费法在我国的适用率。通过我国法律相关规定可以得出,许可费法的适用前提为存在真实合理的在先许可费。但未对真实性与合理性判断标准明确规定,导致我国在少数适用许可费法的案件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在先许可费是否要实际支付过、是否要经备案、是否要被多个被许可人认可等。对比专利权保护体制健全的美国,其许可费计算的常用方法为虚拟谈判法。虚拟谈判法常参考的Georgia-Pacific因素又可分为量化因素和调整因素,作用分别是为许可费的计算提供数字性的计算基础,和对该基础进行微调,最终损害赔偿额由两种因素共同计算得出。已确立许可费法是虚拟谈判法的一个特例,若是满足已确立许可费的条件,则直接以该许可费确定损害赔偿额,无须再进行虚拟谈判。单一专利覆盖产品的许可费可仅用虚拟谈判法确定,但对于多组分产品中单一专利许可费的计算,虚拟谈判法多用于许可费率的确定,许可基数的计算需适用整体市场价值规则与最小可销售专利实践单元,将许可费局限于专利价值,以避免专利权人被过度补偿。对比美国许可费法的成熟规定,进一步完善我国许可费法的相关规定。将许可费局限于专利能带来的增益,加强许可费法适用的科学合理性。完善许可费法的计算方式,借鉴美国已确立许可费标准并对其作进一步解释,以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引入虚拟谈判法及Georgia-Pacific因素,以解决我国许可费法适用范围过窄的问题,也为我国许可费确定赔偿额的进一步计算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