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景化”这一概念始于20世纪初丹麦心理学家鲁宾等对视觉艺术的研究。俄国形式主义学者及布拉格派学者将前景化概念引入语言学研究范围,随后美籍华人叶子南提出将前景化与翻译实践相结合,从而引起了国内很多翻译研究者的关注,然而他们关注的方向主要是诗歌和小说文本,对于电影字幕中前景化语言的研究在国内寥寥可数,因此本文的作者尝试对电影字幕中前景化语言的翻译进行相关研究,因为前景化语言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本文以电影《功夫熊猫1》和《功夫熊猫2》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美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森和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提出的前景化语言的判别方法,笔者从两部电影中选取了20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发现两部电影中前景化语言的表现形式主要为语义偏离、语音平行、词汇平行和句法平行。基于叶子南教授针对前景化语言提出的翻译策略和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的翻译对等原则,本文作者对选取的20个例子进行了分析发现译者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策略来翻译电影字幕中的前景化语言,分别是:保留前景化特征、重建前景化特征、省略前景化特征。通过定量分析,作者发现以上三种翻译策略所占的比重分别为:40%,45%和15%。作者通过分析发现译者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具体的翻译方法:直接翻译法、语义延伸法、替换法、增译法。经过统计,它们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5%,25%,30%和10%。对于保留前景化语言特征的翻译策略,译者主要采用了直接翻译和增译两种翻译方法,它们占据的比重分别是:75%和25%。对于重建前景化特征的翻译策略,译者主要采用了替换法和语义延伸法,二者占据的比重分别为:56%和44%。最后一种是省略前景化特征,译者采用了直接翻译、替换和语义延伸法,它们所占比重分别都是33%。通过定性分析,笔者指出译者采用这些翻译策略主要受译者主体性、读者接受性和电影字幕局限性的影响。这些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取和应用带来的翻译结果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总结了英文电影字幕中前景化语言的翻译策略:保留前景化特征、重建前景化特征、省略前景化特征。在选用保留前景化特征的翻译策略时,译者可以优先考虑采用直接翻译法。在选用重建前景化特征的翻译策略时,译者可以首先考虑采用替换法。如果字幕语言中的前景化特征并不是有意创作出来的亦或者某个前景化特征是不可译的,那么译者可以放弃该字幕语言的前景化特征,传达出字幕语言的意思就可以了。本文作者通过对两部电影中前景化语言的字幕翻译进行研究,总结了具体的翻译策略和相关的翻译方法,希望对今后的电影字幕中前景化语言的翻译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