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汉服是我国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服饰,经过岁月长时间的磨练,展现出独特的东方韵味。随着汉服复兴运动的兴起,汉服经过断代后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但由于汉服历史的断层,相关文献的缺失,发展时间较短等等原因,目前汉服市场往往缺乏真正的相关设计人才,因此,本文针对中职教育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去设计《汉服文化艺术》校本课程,以期望将汉服工艺和汉服文化带入到中职教育的校本课程内容中,为汉服衣饰文化传承和设计人才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服是我国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服饰,经过岁月长时间的磨练,展现出独特的东方韵味。随着汉服复兴运动的兴起,汉服经过断代后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但由于汉服历史的断层,相关文献的缺失,发展时间较短等等原因,目前汉服市场往往缺乏真正的相关设计人才,因此,本文针对中职教育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去设计《汉服文化艺术》校本课程,以期望将汉服工艺和汉服文化带入到中职教育的校本课程内容中,为汉服衣饰文化传承和设计人才的培养贡献绵薄之力。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等进行研究,首先对汉服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校本课程主流国家的发展沿革,汉服服饰发展沿革,汉服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和汉服现代服饰应用设计的研究,并通过相关学校和专业的教学现状调查和存在问题来为汉服文化艺术课程开发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其次,根据相关开发理论和知识对课程内容、目标、原则进行较为详细的构建,尝试根据不同方面的授课案例。对不同的模块内容进行介绍,人文模块主要针对汉服文化知识进行构建,理论模块设计到部分实操与理论,例如面料的鉴别和针法的学习,实际操作模块涉及款式设计和成衣设计两大部分。笔者根据三大模块分别进行授课案例的构思,例如人文模块《认识汉服》、理论模块《汉服市场现状调查》、实际操作模块《褙子(女式)款式设计》,并对教学实施过程提出建议。最后,笔者对该课程的评价原则和内容体系也进行了思考和构思,以期望在部分中职学校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中进行校本课程开始时能够得到借鉴和应用。
其他文献
“透视”是关于物体的物理空间关系的原理,其广泛应用于美术学科,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舞蹈学科,尤其是舞蹈编创中的调度问题。本文在遵循透视学原理的基础上,以原创舞集《尘凡》为例,探索“透视”在舞蹈调度中的基本方法,即“线性调度”“流体运动”“空间样式”;进而,探索其在舞蹈调度中的主要成效,即“对空间的限定”与“对情感的延展”。“透视”这一原理运用到舞蹈学科当中,为舞台调度研究开拓了创造性思维,为舞蹈编创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直在国家计划体制下从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不再适应社会产业发展的需求。为了使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不会对同一目标追求而产生趋同性,国家开始注重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985、211院校由国家投资布局,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则是参与市场竞争,这给地方本科高校带来巨大挑战。一方面,转型升级后地方本科高校内涵式建设基础薄弱,容易在高校竞争中被淘汰,迫使地方本科高校必须转型走应用型发展道路,找准
江定仙是我国当代知名作曲家,他是黄自先生的四大弟子之一。艺术歌曲《岁月悠悠》是江定仙先生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以此曲为研究对象,笔者首先概括了艺术歌曲《岁月悠悠》的创作背景,再从歌词和曲式两个方面对江定仙艺术歌曲《岁月悠悠》作简要分析;最后从演唱处理、表演分析两个方面论述了《岁月悠悠》的演绎探析,本文研究有助于为学者们更好地鉴赏和演绎《岁月悠悠》这首经典歌曲。
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基础教育课程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学科,音乐课程具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本文主要以初中音乐课程标准为理论指导,以歌唱教学为主要的实践方式,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型人才为教学理念,运用了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文本分析法、观察法等方法进行探究,探索在歌唱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审美感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多样化多元化的音乐教
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拓展。实践教学的成功实施,不仅能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有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塑造。但目前中职工艺美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学生整体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以致造成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无法满足行业人才需求的困境。由此可见,研究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情况,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现毕业生就业与行业需求的“零距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藏族本土作家阿来《尘埃落定》与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两部文本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如有关家乡的地方性书写、意识流的频繁转换、时空观的跳跃变化等。其中尤其让白痴作为文本的主要叙述者更使作品别具风味,独树一帜。两位白痴身份下的疯癫叙事描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文学审美意味,使得白痴这类边缘人进入大众的视野,同时他们的疯癫叙事更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学特色。尤其是阿来在深受西欧、美洲等域
《武夷棹歌》是朱熹山水诗的名篇,其深刻隽永的哲理意味、谐婉流动的韵律和情景交融的意境获得众人赞赏和青睐,后世将之作为解读朱子义理的哲学文本,催生大量仿作和和作。自朱熹始,朱子门人及友人大量模仿创作,艺术水平总体不高,已呈现解读角度向山水游乐诗和讲道说理诗两重解读趋势。元人强调山水不应成为标志道学家道德审视与自律的哲学符号,淡化《武夷棹歌》“理”的意味与道学家的头巾气,聚焦九曲山水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文本解读《白鹅》是一篇状物散文,丰子恺先生从写白鹅"严肃郑重"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从容不迫"的吃相,具体细致地刻画了鹅的高傲,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作者的语言幽默、风趣。"左顾右盼""厉声呵斥""三眼一板""从容不迫",每一个词背后都是一个人的形象,于是白鹅也就有了人的情感,多了几分情趣。对鹅的称呼也颇风趣。"鹅""雪白的‘大鸟’""高傲的动物""我们的鹅""鹅老爷""我们这
初中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的身心发生很大变化的重要时期。刚开始初中生活的中学生,如果单词的记忆还像他们在小学的时候那样,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拼读,学习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极易让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热情。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新课改强调初中英语课堂应以双边教育教学活动为主,即倡导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笔者注意到了小学教材中
地理实践力素养是高中生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愈发受到重视,拓展学生地理实践活动场所和实践活动开展方式为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此,本文以城市规划馆作为培育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课程资源选取对象,将城市规划馆资源开发利用与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相结合,探索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途径,以发挥城市规划馆的教育职能,推动城市规划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