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变革,驱动移动传播媒体逐渐成为传播的主渠道。在为受众拓宽报道渠道和内容的同时,移动传播媒体失范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也会给当事人造成伤害以及给社会带来危害。而移动传播媒体对灾难新闻报道的失序,可能会给受灾难影响的人群增加“二次伤害”的风险。媒体报道本身演变成一种灾难,会加深人们的痛苦指数,给救灾救难工作制造障碍,并可能因此降低媒体和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影响人们对整个社会媒体公信力的怀疑,甚至可能在不同的社会人群中引起意见和情绪对立,造成社会撕裂。在目前移动传播的媒体环境下,灾难报道“二次伤害”的表现是多样的,产生的原因也较为复杂。本文试图从移动传播等核心关键的理论、特征入手,深入分析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新闻报道的采访方式、报道内容、效果反馈等对灾难事件报道产生的影响及新语境下灾难报道“二次伤害”现象的表现,从群体心理、媒体、社会公众及法律监管等四个维度分析产生灾难报道“二次伤害”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避免灾难报道“二次伤害”的对策,以推动灾难报道更好地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站在移动传播媒体的背景下,借助传播学、社会心理学、新闻伦理学等理论,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对近年来较为典型的灾难报道“二次伤害”案例进行分析与探讨,并结合一手个案资料进行整理研究。研究发现,灾难新闻产生“二次伤害”不仅仅是媒体记者的原因,与大的社会环境因素以及受众自身也有关系;而移动传播的媒体环境,加大了“二次伤害”的发生频率,放大了“二次伤害”,其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二次伤害”不仅会对新闻当事人产生伤害,也会影响媒体自身的健全发展;因此本文针对研究发现从各个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这些分析和建议,有助于媒体业及媒体人重新审视自己的新闻职业操守,在充分保证公众知情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灾难受害者的权益,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