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群落演替的研究在我国开始较早,从上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对东北红松阔叶混交林演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关于红松阔叶混交林次生演替研究一直都是植被学家研究的重点,左家自然保护区原始植被为红松阔叶混交林,人为破坏后经封山育林,现生植被为次生的阔叶林,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对该地区植被次生演替进行研究。左家自然保护区植被的次生演替过程是一个受人类干扰破坏的过程,是逆行演替过程。原来的地带性植被红松阔叶混交林中红松被砍伐形成杂木林,人类继续破坏使群落内生境发生变化,阳性树种占优势形成蒙古栎+黑桦林和蒙古栎林,接着乔木被砍伐,形成灌丛群落,当人类再度破坏形成杂类草群落,人类开垦后撂荒形成黄蒿+狗尾草群落。演替阶段为杂木林群落、蒙古栎+黑桦林群落、蒙古栎林群落、榛灌丛群落、杂类草群落和黄蒿+狗尾草群落。在这个演替过程中,多年生草本演替为一、二年生草本,喜阴性植物演替为喜阳性植物。杂木林群落以喜阴性草本为主,其它群落以喜阳性草本为主,黄蒿+狗尾草群落是一、二年生草本为主的群落,其它群落都是以多年生草本为主。杂木林群落以刺五加、东北山梅花、虎榛等喜阴性灌木为主,蒙古栎+黑桦林群落、蒙古栎林和榛灌丛群落都以喜阳性灌木榛为主。杂木林群落主要是糠椴、色木槭和黄檗等半阴性乔木。蒙古栎+黑桦林群落主要是蒙古栎和黑桦。蒙古栎林群落优势种是喜阳性乔木蒙古栎。杂木林群落向黄蒿+狗尾草群落次生演替过程中,虎榛、东北山梅花等喜阴性灌木生态位宽度不断减少,忍冬的生态位宽度不断减少,喜阳性灌木榛的生态位宽度不断增加。糠椴、黄檗等半阴性乔木生态位宽度不断减少,喜阳性乔木蒙古栎生态位宽度不断增加。土壤凋落物厚度、含水率、有机质和全N含量都在减少。而全P和pH值没有明显的差异。各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排序为杂类草群落>杂木林群落>蒙古栎+黑桦林群落>蒙古栎林群落>榛灌丛群落>黄蒿+狗尾草群落,均匀度与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优势度与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黄蒿+狗尾草群落的优势度最大,杂类草群落最小。各演替阶段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排序为杂木林群落>蒙古栎+黑桦林群落>蒙古栎林群落>榛灌丛群落>杂类草群落>黄蒿+狗尾草群落。这也反映了从杂木林群落向榛灌丛群落次生演替过程中物种数量是不断减少的。各演替阶段群落草本层之间相似性指数较低,灌木层之间相似性指数略高,蒙古栎+黑桦林群落和蒙古栎林群落灌木层之间相似性指数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