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自治地方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ongke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民族自治地方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中,《民族区域自治法》建构了一个照顾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利益的制度框架:自治机关享有优先开发利用本地区自然资源的权力;国家根据统一规划和市场需求,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合理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源应做出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建设的安排,对输出自然资源的民族自治地方给予一定的利益补偿。然而,这些制度安排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民族自治地方“富饶的贫困”这一现状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摆脱。这与民族自治地方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存在诸多问题有着莫大的关联。民族自治地方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探索,既是民族自治地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整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文章从民族自治地方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基本原理入手,分析了民族自治地方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概念、核心内容、特征及其理论基础;进而结合当前民族自治地方资源开发和补偿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进行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其他文献
冷战结束之后,左翼政党遭受打击,苏联解体,左翼国家改弦易张,西方世界意识形态在全球扩张。而南美洲大陆却是另一番景象,拉美左翼政党在经历短暂的蛰伏之后,纷纷上台执政,左
1994年5月12日颁布、1995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确立了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兑现了宪法承诺的公民的基本权利,表明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保护日益重视。但是该法实施十几年来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尤其是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现行《国家赔偿法》已经成为我国建设法治国家和责任政府的严重掣肘。究其原因,除了国家法制环境不完善、赔偿义务机关法制意识不高、赔偿经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金融已成为社会再生产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金融活动是连接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的纽带。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的过程
对于中央和民族自治地方关系的处理,采用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相结合之新途径进行分析,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法治化的探索与实践,拓展了中国宪政建设的现实内涵,促进了民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