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课程认同现状的个案研究——以三位化学教师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it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课程改革的理想与教师的实际行动之间、外在的角色期待与教师个人的价值信念和经验之间产生了不一致,教师对课程的认同面临着现实的挑战。教师对课程的认同决定了教师对课程的一个基本态度,其中包括对课程的认识与理解,进而会决定教师对课程的情感以及行为,也就会影响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本研究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试图回答以下问题:高中教师对课程的认同是什么?影响教师对课程的认同的因素有哪些?  为了深度了解高中教师课程认同的状况,本研究采取个案研究,邀请了同一所学校的三名化学教师,对他们进行访谈和课堂观察,分别从教师对课程目标的认同、对课程内容的认同、对课程实施的认同、对课程评价的认同,以及课程和教师的关系等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初步结果显示:  通过几位教师的深度访谈,发现教师对课程认同的形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是一个认同——不认同——新的认同的发展变化过程。由于每个人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同,个性不同,经历不同,教龄不同,使得教师对课程的认同也不同。  总体来讲,高中教师对课程的认同在不同维度上的表现不同,高中教师认同的课程内涵不同,高中教师认同的课程具有不同的状态,教师课程认同的形成和改变是教师个体和外界因素合力的结果,教师课程认同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措施。  教师对课程认同的形成和改变会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教师层面,包括教师的态度、信念、知识和能力、反思性实践、教龄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层面,包括评价机制、压力、设施、学校的文化和环境;新课程层面,包括新课程的可行性、新课程的实用性以及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个体互动的作用。
其他文献
该文分析概括了友爱、友爱教育的内涵,通过分析友爱教育的必要性,构建友爱教育的基本理论,同时就如何根据基本理论解决当前友爱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全文共分四部分.
教育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师资,农村师资力量的短缺是长久以来困扰我国农村教育的一大难题;同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未及时转变,从而造成了人才结构性过剩,大学
八十年代以来,自我调节学习一直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者对于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心理机制均有不同的论述,但对于企业组织环境中员工的自我调
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思想,通过CAI课件制作的实践,探讨了如何利用CAI实现建构主义学习,并运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结合多媒体创作工具,设计制作了一个具有一定的交互性,集图
平面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包括数形结合思想在内的多种数学思想有着重要意义。研究教学内容的认知水平,并将该内容对学生的要求与学生的认知阶段和特
为学生“减负”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作业作为小学生“课业负担”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当下有哪些新的表现同时又引发人们怎样的思考?在对一所学校小学生做作业的全过程进行了
中医理论认为运动性疲劳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不足为主,而耐力性项目,能量消耗大易出现气虚.本次实验的研究目的是观察中药黄芪对气虚型中长跑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及运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