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家兔心室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actionpotential,MAP)水平的变化来观察心安颗粒对家兔心室肌细胞电生理效应的影响及对抗氯化铯(CsCl)诱发心律失常的作用。
方法:将72只标准家兔平均分为正常组、垂体后叶素缺血组和氯化铯诱发早期后除极(earlyafterdepolarization,EAD)组,每组再设空白对照组、心安颗粒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8只家兔。心安颗粒小剂量组给予心安颗粒2.55g/kg/d,生理盐水40ml稀释溶解后灌胃,大剂量组给予心安颗粒10.2g/kg/d,生理盐水40ml稀释溶解后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0天。缺血组采用在MAP记录前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5u/kg)造成心肌缺血模型;氯化铯诱发早期后除极组在MAP记录前静脉注射CsCl1.5mmol/kg,注射时间不<10s,诱发EAD。用25%乌拉坦(5ml/kg)静脉麻醉,仰卧固定,从颈部正中切开皮肤,分离软组织,气管插管,紧贴胸骨左缘剪断第3、4肋骨和心包膜,暴露心脏,术后维持自然呼吸。以浮置式银球电极引导左心室前壁(左冠状窦下1cm左右),浮置式银球电极经微电极放大器接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在浮置式银球电极压力恒定的条件下,分别记录各组家兔心室肌细胞MAP及心电图。分析动作电位按下列标准选择:(1)基线平稳。(2)可稳定记录动作电位5分钟以上。(3)除动作电位上升支起始部偶有心电引起的伪迹外,其它部位无任何伪迹。(4)取连续10个动作电位的均值计算各参数。(5)每只家兔记录五组数据计算平均值。检测动作电位时程(actionPotentialduration,APD)、动作电位的振幅(APA)、0期最大除极速率(VMAX)、动作电位50%的时间(APD50)、动作电位90%的时间(APD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