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币定价权争夺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于2005年进行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越来越符合市场化规律。但是央行频繁的市场干预也使得境内外人民币外汇市场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复杂。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由于所选数据的时间区间不同,各位学者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有的学者认为境内外人民币外汇市场不存在联动性,有的学者却认为境内外人民币外汇市场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有的学者认为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引导境外人民币外汇市场,有的学者则认为是境外引导境内。目前主流的观点是汇改后香港离岸远期无本金交割市场(NDF市场)引导着境内外汇市场并对人民币汇率起主导作用。近年来,为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在此背景下,2010年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CNH市场)成立。在政策扶持下,香港CNH市场自建立后便迅速发展起来,目前交易规模已超过香港NDF市场。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为人民币交易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必将影响境内外人民币外汇市场已存在的联系。而对于其是否能取代NDF市场掌握人民币定价权,从而改善人民币汇率定价权逐渐“旁落他人”的现状问题,相关学者众说纷纷.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将研究视角锁定于近期出现的CNH市场,探讨境内即远期市场,香港NDF市场和CNH市场间的价格引导关系和各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并重点分析CNH市场出现之后所发生的变化,从而确定我国人民币汇率定价权的归属。文章基于利率平价理论、外汇供求均衡理论、外汇市场间“传染效应”与价格发现机理,首先对境内即远期市场、香港NDF市场和CNH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其次选取了各个市场的汇率数据,以香港CNH市场正式形成为分水岭,分两步分别应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检验市场间的联动性和价格引导关系,以此初步确定各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接下来使用信息份额模型对各外汇市场的价格贡献率进行量化,从而更为直观地发现人民币汇率定价权的归属。此外,为了使分析更加全面和准确,本文选取了1月、3月、6月和12月四种交易相对活跃的品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在香港CNH市场成立之前还是之后,我国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和境外人民币外汇市场均存在联动关系,各市场紧密联系。在短期市场上,境内远期市场一直处于信息中心地位并对价格形成的贡献最大,即掌握着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权。而在中长期市场上,在CNH市场正式成立之前,NDF市场拥有着绝对的信息中心优势,掌握人民币定价权,但CNH市场成立后,则是CNH市场代替NDF市场成为人民币汇率的主导者。另外,我们还发现CNH市场建立后,我国境内即期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提高,境内远期市场在长期市场上也开始表现出一定的“本土优势”。根据以上实证结果可知,CNH市场的建立确实是有一定成效的。其推出不仅加强了境内外市场的联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人民币定价权逐渐“旁落他人”的现状。因此,我国应继续鼓励CNH市场的发展并为其发展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此外鉴于我国中长期市场的人民币汇率定价权仍掌握在境外市场,故我国应继续加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境内外汇市场的功能,使人民币汇率更加倾向于市场化,从而增强境内市场对新信息的敏感度。同时作为交易品种最为齐全的一个市场,发展境外NDF市场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