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闽楠(Phoebe bournei)为中国特有树种,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论文以江西省安福县为研究区,以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及树干解析等方法获取数据,按竞争压力从小到大将林木分为类型1、类型2和类型3,分析单木生长规律并拟合其生长模型,编制相关经营数表;在分析林木总生物量及各器官(干、枝、叶、根)生物量分配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林木竞争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建立其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闽楠天然次生林生长动态的预测及经营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其他区域闽楠次生林的经营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下:(1)树干解析分析表明,闽楠胸径生长速生期为3050 a,其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为0.57 cm;树高生长速生期有520 a和3545 a两个阶段,其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为0.37 m;65 a时材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尚未相交,林分生长未达到数量成熟龄;胸径、材积的各生长量均表现为类型1>类型2>类型3,其中,类型1材积总生长量是类型3总生长量的3.7倍,胸径总生长量是类型3总生长量的1.8倍,3种类型的树高及材积生长率没有明显差异。闽楠胸径、树高和材积最优生长模型均为Richard模型,类型1、类型2和类型3林木胸径最优生长模型分别为Gompertz、修正Weibull和Gompertz模型,树高分别为Richard、Richard和Gompertz模型,材积分别为Richard、Gompertz和Richard模型,拟合优度均达到99%以上。(2)闽楠最优带皮一元立木材积模型为V=0.000869D1.954719,最优去皮一元材积模型为V=0.000922D1.931255,拟合精度均达到99.9%以上;最优带皮与去皮根径材积模型分别为V=0.000835D1.863416和V=0.000777D1.880267,拟合精度达到99.8%以上。(3)不同枝径级(2、4、6、8 cm)的一级枝、次级枝、叶生物量分配比均差异显著(P<0.05),枝条生物量集中于树冠下层,且显著高于上层生物量(P<0.05);各器官生物量占整株生物量的比值表现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不同胸径级(14、18、22、26、30 cm及以上)树根生物量分配比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4)林木竞争指数CI与胸径、胸径-树高比呈极显著幂函数相关(P<0.01),与树高冠长比呈显著指数函数相关(P<0.05),与树高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干、枝、叶、根、树冠和全株生物量均呈显著幂函数相关(P<0.05)。(5)基于非线性度量误差法建立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对全株、地上、根、树冠、干、枝、叶的预估精度分别为91.8%、91.0%、90.2%、85.1%、91.6%、86.8%、71.0%,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