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Green High-performance Fiber-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GHPFRCC)是采用60%掺量的工业废料粉煤灰替代水泥对原有的PVA-ECC进行改性的生态型水泥基复合材料,它具有拉伸应变硬化、高延性高韧性以及绿色环保的优势。采用GHPFRCC浇筑框架节点可以有效减少核心区配箍率,提高塑性铰区域的变形能力,改善框架节点耗能能力。玄武岩纤维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及耐高温耐腐蚀性,在结构加固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开展新材料加固火灾后框架节点的试验研究,可以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和试验依据,因此具有较大的科学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根据“强节点、弱构件”的方法设计制作了6组框架节点,其中5组为GHPFRCC浇筑,1组为C30普通混凝土浇筑,拟研究框架节点的耐火性能及加固火损构件抗震性能。(2)进行4组GHPFRCC框架节点与1组C30框架节点的ISO834耐火试验。试验表明,GHPFRCC框架节点高温下保护层剥落现象不明显,仍能较好地保护钢筋,而C30混凝土框架节点在节点核心区产生了爆裂。各构件截面温度场分布大致相同。火灾试验中,截面温度沿梁、柱向节点核心区逐渐降低,相同截面的温度场由保护层向截面中心逐渐降低;外保护层最高温度高于400℃,材料性能劣化严重,故在加固时需凿除外保护层;经历高温-梁端荷载作用后,各个框架节点均产生较大的塑形变形,为后续加固增加了难度。(3)通过分析构件截面温度场变化,结合火损情况评估,对原火损构件进行加固补强。修复内容包括GHPFRCC保护层置换、玄武岩纤维布(BFRP)包裹和对钢筋进行焊接修复。通过6组框架节点的抗震试验,得到了各构件的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分析了框架节点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结论如下:(1)加固后GHPFRCC的骨架曲线与火损前基本相同,说明抗震性能基本得到恢复。(2)GHPFRCC保护层置换加固可以改善框架节点核心区的开裂模式。(3)核心区的配箍率与浇筑材料对刚度退化影响不大。往复荷载作用下,加固后的火损框架节点与原框架节点的刚度退化趋势相同。若使火损节点恢复到初始刚度,则需进行其他修复和加固措施。(4)往复荷载作用下,GHPFRCC框架节点承载力衰减不严重,保证了构件的抗震性能。(5)框架节点在加载后期核心区产生了一定的钢筋滑移。(6)框架梁柱的环形箍纤维布能够有效抑制构件的横向变形。斜向的交叉纤维布可以提高节点核心区的抗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