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翻译理论的发展日渐趋于成熟,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之间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了。然而,有一些领域尚未得到人们的重视。譬如大部分的翻译理论涉及到翻译语言的时候,考虑到的主要是译入语与译出语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只关注了文本语言,而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角色——译者。译者的母语是译入语还是译出语,直接关系到翻译的质量。人们对于翻译的传统观念,就是要将外语翻译成自己的母语,因为用母语来表达,译者会觉得更自然、更畅快淋漓。如果要将母语翻译成外语,那么译者对那门外语的掌握就必须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对于任何一名译者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使得目的语为外语的翻译成为一种需要。颠覆了传统的翻译方向,译者用非母语的外语进行表达,结果会令人满意吗?翻译的过程中会碰到什么样的困难呢?本文从译者的角度出发,讨论译者将母语翻译成外语,也就是目的语为外语的翻译的一系列问题。分析了目的语为外语的翻译的局限性、必要性及评判目的语为外语的翻译的标准、提出了一些在实践中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