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能源紧缺、环境污染日益凸显的今天,研究、探索和开发新型燃料油是未来缓解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应用含水燃料是降低燃料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方法。微乳化技术是一种制备含水燃料较佳的手段,其制备的微乳化柴油作为一种降低油耗、改善尾气排放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关注,其研究价值将是巨大的。本论文介绍了制备微乳化油的两种新型微乳化剂的制备方法及配方:以油酸和乙醇胺的反应产物作为乳化剂,醚TX-3或醚MOA-3代替传统的醇为助乳化剂,按一定的比例复配成微乳化剂4和微乳化剂6。其中,微乳化剂4的最佳配方为:71%的油酸、7%的乙醇胺和22%的醚TX-3;微乳化剂6的最佳配方为:67%的油酸、7%的乙醇胺和26%的醚MOA-3。相比0#柴油,此两种微乳化剂与柴油、水按一定比例制备的微乳化柴油澄清均一、稳定性能优异且能提高微乳化柴油的敞口稳定性。本文还考察了微乳化油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含水量、乳化剂含量及搅拌速度、方式等。实验结果表明掺水量不易超过30%,乳化剂含量应控制在20%左右,搅拌速度不影响微乳化油的稳定性,但可以加快微乳化油的形成,并影响微乳化油的初始粘度,应控制在400~500r·min-1超声波制备微乳化油时,超声时间对稳定性无影响,对粘度有影响;而超声频率对微乳化油的稳定性和粘度均无明显影响。对新型微乳化剂和传统的微乳化剂制得的微乳化柴油的稳定性(包括静置时间、抗水性、油溶性、高低温储存性、粒径)、密度、闪点、运动粘度、燃烧热等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微乳化剂所制备的微乳化柴油稳定性较好,敞口放置半年不发生油水分离,而常规配方制备的微乳化柴油体系的敞口稳定性较差;微乳化柴油的密度为0.85g/m3~0.88g/m3,较车用标准油密度稍高;闪点均符合国家车用柴油标准;运动粘度为8~13,比国家标准要求稍高,需进一步研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