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润湿表面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gangg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脉动热管是一种高效的传热传质设备,依靠蒸发端与冷凝端潜热传递产生的蒸汽压差推动液弹振荡运动,从而进行热量传递。因具有无需吸液芯、管路形式多样、传热性能优良等特点,脉动热管已成为电子冷却领域中极具潜力的散热设备。脉动热管运行过程中,重力辅助回流的作用不可或缺。在水平加热模式下,低弯管数的脉动热管由于缺乏重力协助作用,冷凝液体无法回流,导致蒸发段极易烧干,传热效率显著降低。为提高脉动热管在各个操作方向的运行性能,本文从固-液界面效应着手,通过调控脉动热管表面润湿性,引入梯度润湿表面,显著影响液弹的运动行为,进而强化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通过控制氧化刻蚀液的滴加时间,制备得到超亲水微纳结构表面以及冷凝段到蒸发段接触角由83.8°至0°均匀变化的梯度润湿表面,并将这两种表面引入至6弯管板式脉动热管。在不同充液率、加热功率以及运行方向下开展了纯铜、均匀超亲水以及梯度润湿表面脉动热管的可视化观测和传热性能实验,初步解决了小型脉动热管水平操作时易烧干、难以启动以及传热性能差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竖直加热模式下,均匀超亲水及梯度润湿表面由于表面微纳结构能够在通道壁面形成狭长液膜区域,有效提升了紫铜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梯度润湿表面脉动热管仅在低充液率和高加热功率时,与超亲水表面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相当。当脉动热管处于较高充液率时,超亲水表面对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在水平加热模式下,梯度润湿表面相较于均匀超亲水表面对脉动热管性能的提升效果更加优异。相较于纯铜脉动热管蒸发段几乎完全烧干、无法启动的情况,梯度润湿表面由于附加的梯度润湿驱动力,液体工质容易回流到蒸发段,增强了工质在整个管路内的循环流动能力,大幅提高了水平方向的启动和运行性能。其中汽液界面脉动振幅、脉动速度以及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充液率50%时梯度润湿表面脉动热管展现出了更好的传热能力,热阻最多降低45%,而超亲水表面脉动热管热阻最多降低26%。因此,梯度润湿表面是提升脉动热管水平运行性能的有效手段。基于单根U型脉动热管进行建模分析,并在模型中加入接触角参数,探究均一亲水表面及梯度润湿表面对脉动热管性能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与实验结论一致:壁面接触角的减小增加了液膜总传热长度,使得液弹位移的振荡频率和振荡幅度显著增加,显热传递及潜热传递得到强化。相比于纯铜脉动热管,均一亲水性表面以及梯度润湿表面脉动热管的热阻均大幅降低,传热性能得到了有效提升。
其他文献
随着骨缺损病患的逐年增加,寻求一种理想的骨修复材料成为了当今的研究热点。磷酸钙/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骨传导性、骨诱导性等特点,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考古发现证明,至少在四千年我国就有了养蚕活动。到春秋时期,我国的劳动人民已经积累了不少的蚕桑生产经验;发展到汉代,黄河流域成为我国蚕
古代合浦地区以其广阔的海洋、丰富且良好的气候环境和多样化的海洋生态,为这片海域的生物预留了优越的生存空间,也养育了种类丰富的珍珠母贝。合浦郡沿海因为拥有马氏珠母贝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型商业办公建筑,而建筑能耗占整个社会能耗的比例高达40%以上,尤其是大型商业办公类建筑,更是具有高能耗的特点。而空调系
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直接推动了海洋钻井平台在技术和市场上的发展,深海钻井平台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服役要求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对海洋平台桩腿支撑管的使用性能
寡糖作为膳食补充剂的营养成分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寡糖生产过程中,单糖作为重要的副产物影响寡糖的生理活性,且因其具有与低聚糖相似的性质而难以分离。因此高效分
目的:了解南充地区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并进行杀白细胞素(PVL)基因的流行病学调查,明确携带PVL基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流
作为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二语习得者的写作能力不仅受写作材料、写作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学生自身心理因素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
由于印染废水排放量巨大,常采用反渗透技术对其进行深度处理回用。但反渗透会产生含盐量、含有机物高且难降解的反渗透浓水(Reverse Osmosis Concentrate,ROC),因此本论文以印
近年来,世界各地死亡率的改善正给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基金、人寿保险公司和个人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要求更有效的管理长寿风险。科技进步使得不同国家间死亡率关联程度越来越高,为应对长寿风险,国际市场上产生了许多基于多个国家人口死亡率的金融产品。而且年金保单与人寿保险的自然对冲并不完美需要进行风险对冲。因此,准确模拟多个人群死亡率的依赖性对死亡或长寿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估计多群体死亡率相关性的自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