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画电影的国际化和全球化推动了各国的文化交流,而《功夫熊猫Ⅱ》正是其中的成功典范,它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是中国形象在美国文化中的一次重要飞跃。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有人喜欢加字幕的原声电影,也有人喜欢配音电影。所以电影的翻译就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学者对影视剧的翻译研究相对滞后。因此,作者以《功夫熊猫Ⅱ》的原声字幕版和配音版两个版本作对比研究,即字幕版中的中文翻译和配音版的配音翻译对比。 本文采用的理论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主要是以弗米尔的目的论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为理论框架。此理论被用于影视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本文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经验,试图利用该理论解释两个版本的翻译,选取两个版本中的40多个例子,针对字幕和配音的不同特点进行深入对比和个案研究,也阐述了以目的原则和忠诚原则为理论指导的两个版本所使用的不同翻译技巧。 通过功能理论和翻译实践相结合的分析,针对字幕和配音的不同特点,从不同方面配以电影中的例子进行对比。找出两个版本的区别与相似处,并且对两个版本的优缺点分别进行阐述,比较不同方面配音和字幕各自具有的优势。本文不局限于字幕或配音单一方面的研究,而是两者的对比研究,此外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字幕翻译人员和配音人员的关键地位也在本文中得到认可。 因此,本文的结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特别是目的论和忠诚原则,对字幕翻译和配音翻译提供了恰当的理论指导。以此为理论框架进行翻译活动,能够使目标语观众充分理解原语,达到交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