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电影发展至今,业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同时产生了一系列优秀的代表作品。丰富的类型支持与良好的传播效果为微电影聚集了一大批受众群体,同时也为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要求,因为一种媒介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围绕在这种媒介周围的一系列因素的共同支持与配合。就微电影自身来说,广告型微电影、公益型微电影、电影型微电影、作者型微电影等都为微电影的作品打下了数量的基础。它们脱胎于不同的领域与方面,但均汇聚在微电影的门类之下,形成了丰富的微电影种类。在个案的研究与剖析中,也更加明晰了不同种类微电影在内容、风格等方面的独特性,从而整理和归纳出四种种类微电影的普遍性和特殊怀。在传播效果方面,微电影传播的宏观效果与不同种类微电影的传播效果相辅相承。在广告型微电影的传播效果研究中,我们发现了它的传播隔阂、有限效果、可信性效果与休眠效果;在公益型微电影的传播效果研究中,我们发现了它的议程设置与警钟效果;在电影型微电影的传播效果研究中,我们发现了“沉默的螺旋”和“培养”;在作者型微电影的传播效果研究中,我们发现了意见领袖和两极传播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以及使用与满足。这些宏观与微观效果共同支撑起微电影传播的总效果,让我们得以从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中汲取营养,更加充分地挖掘出不同种类微电影传播效果的特性。通过典型作品的传播效果分析,我们不难找到微电影持续发展的希望与动力。同时,由于微电影自身媒介的局限性,微电影正遭遇着生存的隐忧,发展中的不均衡也可能随时将这一新兴媒介拉下神坛。因此,向多种媒介平台的延伸,在类型与内容上的不断丰富,力求在艺术性和商业性上的共同繁荣,不仅有利于微电影得到更为广泛的支持与认可,更有利于微电影产业的持续发展与微电影创作的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