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结构的动态变化——中国的一些证据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nzh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Modigliani和Miller(1958)提出著名的MM定理以后,经济学家们对资本结构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证方面。他们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公司,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非常少,因此本文选择我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另外,大多数实证研究都只是从静态的角度对公司资本结构进行研究,而静态研究没有揭示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行为以及调整的交易成本,因此本文更加注意动态的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具有不同于国外公司的特征,同时,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因此研究资本结构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上市公司,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中国上市公司是很有意义的。与国内其他学者相比,本文选择的样本更大,使用的计量分析方法更加严谨,并且力加入了非流通股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两个变量,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了研究。静态和动态研究结果均显示,成长性、公司规模、可抵押性、波动性、非流通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正相关,非债务税盾、盈利能力与上市公司财务杠杆负相关,行业因素、固定效应和时间效应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有显著影响,动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调整资本结构时存在较高成本,对调节成本的国际比较证明我国上市公司调节成本与西班牙相当,但是低于美国和英国。
其他文献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把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对企业制度演进中的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进行历史与现状、国内与国外、纵向与横向的综合比较分析,运用制度分析、归纳演绎方法,考察了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中的制度变迁。首先,本文归纳了相关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回顾了资本结构的历史变迁与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并得出结论:企业制度的变迁过程同时也是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变迁过程;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
本文以“进入壁垒”为分析的切入点,借鉴世界银行专家8rnadman研究俄罗斯转型经济时对进入壁垒的分类,从管制性进入壁垒和市场性进入壁垒两方面,研究我国银行业进入壁垒及其对银
本文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效果的命题置于金融经济学均衡分析的理论框架之中,建立动态模型刻画上市公司的治理绩效收敛于最优水平的调整过程,并在实证方法上采用一个最新数据的大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产业经济的腾飞。同时,高新技术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我国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