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组播是一种介于单播和广播之间的业务,通过“一发多收”的传输形式向同一时频资源块上的组播用户发送数据,从而提高频谱效率和扩大系统容量。最近,在实际的公网系统中,组播不仅被广泛的研究,而且在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 LTE)和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Access,WiMAX)中已经形成了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Multimedia Broadcast andMulticast Service,MBMS)协议和标准。相比之下,以集群通信系统为代表的专网系统,虽然以组播为主要业务,但发展却相对滞后,而且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因此,为缩短差距,实现高质量、高速率、低资源占用率的多媒体传输,在集群系统中借鉴和研究公网中已有的关键技术显得势在必行。在空间域,采用多天线技术,在下行链路进行波束赋形,可以通过空间分集提高组播用户的服务质量和基站的覆盖范围;在时间域,针对组播业务的容量受限于群组内最差用户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这一特性,采用数据重传(Automatic Repeat-reQuest,ARQ)技术,可以通过时间分集兼顾组播容量和用户之间的公平性。因此,本文从时域和空域出发点,针对适用于集群系统下的组播波束赋形技术和终端到终端(Device-to-Device, D2D)技术,展开了以下研究工作:第二章,总结了下行组播波束赋形的基本原理。首先,按照单群组和多群组构建赋形模型;其次,在已知CSI下,遵循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与最大最小公平(Max-Min Fair, MMF)准则阐述组播波束赋形原理,并介绍了半定松弛(Semidefinite Relaxation, SDR)、随机化、以及功率控制等概念;最后,通过仿真,分析组播波束赋形算法的赋形效果。第三章,研究了适用于集群系统下的组播波束赋形方案。首先,针对集群系统,提出基于用户波达角的赋形模型,设计相应的赋形方案;其次,通过仿真分析组播波束赋形与用户角度间隔、用户数、基站天线数、信噪比(Signal to NoiseRatio, SNR)或信干噪比(Signal to Noise plus Interference Ratio, SINR)等赋形参数的关系;最后,提出一种基于用户角度信息的自适应切换赋形方案。第四章,讨论了适用于集群系统下的D2D技术。首先,针对集群下的组播业务,引入D2D技术,构建两时隙传输模型。其次,在分析成功转发(Success to Help,SH)、请求转发(Asking for Help, AH)两种中继选择策略之后,引入终端(UserEquipment, UE)电量信息,提出一种基于能量效率的改进方案:成功用户主动服务(Offering Help, OH),并给出中心式最优方案(Central Optimal, CO);然后,从牺牲成功率换取数据量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种基于平均电量信息(AverageBattery Information-Based, ABIB)的方案;最后,通过仿真,对比五种中继选择方案的性能。第五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