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凸显其重要性。但传统应试教育思维和教育方式,使中学英语教育存在明显不足和危害,在很多学生身上显示出日趋严重的英语学习心理问题,成为英语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障碍,已引起广泛关注。而本人作为广州市鱼窝头中学的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刻感受到英语学习态度和焦虑情绪对教学的影响。因此,本论文介绍了中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问题的基本情况,总结自我决定理论与目标内容效应的理论含义及对英语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调查分析中学生英语学习态度、焦虑情绪及学习水平之间的相关关联,解析情感教育方式对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作用。鱼窝头中学处于工矿企业的包围中,社会经济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当地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同时引入的各种思潮冲击着人们的教育观和学习观。英语学习态度和出现的心理问题必然受到这种社会环境和观念的影响。经济发展有利于从教育资源上改善英语的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但作为外部目标的学习动力在这些特型农村中学生身上体现不足,他们从英语学习中获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不够。因此,有必要从根本上了解学生英语学习态度,并予以心理干扰,使提高英语学习水平成为成为其自主动机,使英语学习的内部目标效应符合基本心理需求的心理机制。调查问卷研究发现,影响鱼窝头中学学生英语英语学习态度最重要影响因子是学习情感。学习情感是厌烦、担心、焦虑、害怕、紧张等负面情绪和消极学习态度的根源所在。英语学习态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学习态度显著好过男生,而作为学习水平衡量标准的考试成绩与学习态度呈现明显正相关,学习态度较好的学生考试成绩也较高,女生优于男生。中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情绪主要由课堂发言、自信感、不安感、学习态度、轻松感、口语交流、恐惧感构成。具体体现为在课堂上公开发言和回答老师问题紧张与不自信、对考试成绩的担忧。这种焦虑情绪无显著性别差异,但与成绩排名显著正相关,即成绩较好的学生更加焦虑,压力更大。情感教育使更多学生成为内部定向个体,愉悦地进行英语学习以满足基本心理需求,他们主动选择学习英语,更易体验到英语学习的成就感,积极的学习态度更持久,焦虑水平更低。情感教育被实施于教学实践中,并逐渐显示出对中学生英语学习态度和焦虑情绪的改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