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测定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血脂水平,了解其血脂代谢特点。探讨血脂异常与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远处转移是否相关,以及是否是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动态观察已发生远处转移的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化疗后血脂水平变化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3年10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内一科收治的15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明确诊断为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入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非远处转移的患者,另一组为已发生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1收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对于远处转移的患者,根据NCCN指南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静脉化疗2周期,化疗结束后的14天再次测定血脂水平。并行影像学检查,采用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分为部分缓解(PR)组、病情稳定组(SD)、病情进展组(PD)。2统计分析临床病理特点及基线血脂水平与远处转移的关系;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乳腺癌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统计分析已发生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如后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各指标的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3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化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与疗效的关系,应用配对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经单因素2X检验得出结果,与远处转移有关的因素有:肿块大小、区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高TC血症、高TG血症及高LDL-C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远处转移组与非远处转移组在年龄、是否绝经、病理类型、白蛋白及低HDL-C血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块大小(0R=1.563)、区域淋巴结转移(0R=1.983)、高TC血症(0R=1.502)、高TG血症(0R=1.877),而组织学分级及高LDL-C血症并不是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3远处转移组的乳腺癌患者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PR组20例,SD组42例,PD组21例。按化疗疗效分组,应用配对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疗效PR组:TG化疗后水平为(1.78±0.27) mmol/L,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C化疗后水平为(5.28±0.70)mmol/L, LDL-C化疗后水平(3.18±0.83) mmol/L,和治疗前相比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DL-C化疗后水平为(1.25±0.27) mmol/L,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SD组:TC治疗后水平为(5.51±1.06) mmol/L, HDL-C治疗后水平为(1.26±0.28) mmol/L,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TG治疗后水平为(1.84±1.11) mmol/L, LDL-C治疗后水平为(3.48±0.72) mmol/L,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PD组:TC治疗后水平为(5.48±1.15) mmol/L, TG治疗后水平为(1.65土0.48) mmol/L, LDL-C治疗后水平为(3.45±0.99) mmol/L,较治疗前升高,HDL-C治疗后水平为(1.16±0.25) mmol/L,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影响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远处转移的因素有,肿块大小、区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高TC血症、高TG血症及高LDL-C血症;2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远处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为肿块大小(T)、区域淋巴结转移(N)、高TC血症及高TG血症;3远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与疗效相关,疗效PR组患者TG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有效地抗肿瘤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TG水平;4动态监测血脂水平可作为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远处转移、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的一项辅助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