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已有所调整,农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但是按照国际标准仍存在偏差,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特别是工业比重高但是内在水平低、技术含量不高。与此同时,中国各地区经济一直以来呈现不平衡增长,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呈现差异。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三个方面分析全国和东中西部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对于未来区域金融发展的方向以及制定区域有别金融政策以更好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我国区域金融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究竟如何这一主题,从金融功能理论和金融结构理论两大视角探讨了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作用机制和特点,并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全国和东中西部金融规模、效率、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对二三产业产值比重提高有显著的正效应,而金融效率为显著的负效应,呈现压抑作用。对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金融规模、结构、效率都有显著的正效应。从各自促进的效果来看,金融结构更加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在不同区域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已进入产业结构高级化阶段,更加依赖于金融效率的提高;中部金融存在塌陷,更依赖于金融规模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而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停留二三产业比例变化的阶段,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主要依赖于金融规模的扩张和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比重的增加,政策导向作用明显。根据研究结果,应当从各区域的特点和比较优势出发,制定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已经达到一定水平,金融效率并不理想,因此提高东部地区的金融效率以更好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显得很有必要。针对中部地区金融相关比率较低,金融塌陷的现实,一方面应该扩大金融规模,另一方面需要在此基础上优化金融结构,以更好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以及进一步的高级化。西部地区中长期贷款比重明显偏高,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引导性和财政支持性作用明显,需要加强政策性导向投资,同时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