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金融危机使得经济自由主义以及主流经济学遭受严重质疑,2016年英国公投支持脱离欧盟,更被认为是开启了逆全球化的时代。无论经济自由主义,还是全球化,自由贸易都是其中的核心要素。自由贸易不仅是政策主张,还是经济学理论。作为一项理论,自由贸易由亚当·斯密1776年在《国富论》中基于市场运作原理首先系统地予以了论证。而1817年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原理及赋税》出版后,这一理论甚至逐渐成为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同义语,并被认为是一项“科学真理”。作为政策主张,就近代最早推行这一政策的英国而言,自由贸易早在斯密之前就被许多小册子作家所主张,但直到1820年代才开始被大范围地采用,至1846年谷物法的废除而达至顶峰,取得了首次胜利。谷物贸易成为重商主义保护政策的最后一个堡垒并非偶然,而是因为谷物既是私人消费商品又是生活必需品的双重属性。这种双重属性使得谷物贸易被视为自由贸易理论的“试金石”。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中,正是斯密和李嘉图使得自由贸易通过了谷物这块试金石的检验。本文的主旨即为以谷物贸易为例,研究作为政策主张的自由贸易和作为经济学理论的自由贸易共同取得它们的第一次胜利的过程,及此过程中二者之间的互动方式和机制。首先,本研究在梳理了从16世纪中期至1846年间英国谷物法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别以斯密和李嘉图为主考察了他们所处时代关于谷物自由贸易的争论及他们为之作出的辩护。从18世纪中期至1846年谷物法废除,英国出现了两次激烈的关于谷物法的公共辩论,斯密和李嘉图分别是前后两次论辩中反对谷物法、支持谷物自由贸易的主要代表。但他们为之提出的理由和论据却大相径庭。1750年代至1770年代期间,也即斯密所处的时代,谷物法首次成为英国公共讨论的重要话题。此一时期,英国主要的谷物贸易政策是管制国内谷物市场、奖励谷物出口。对此,斯密先是将其关于自由竞争市场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国内谷物市场,证明开放市场不仅有助于缓解谷物短缺、防止饥荒,同时还会促进本国土地改良和谷物耕种。同时,斯密通过赋予谷物不同于所有其他商品的特殊经济性质而论证了出口奖励金制度的失策。由于斯密赋予了农业相比于其他产业在经济、道德和政治上的重要地位,因此,他实际上是用“谷物特殊论”而回避了他的两个重要主张——谷物自由贸易和农业特殊论——之间可能会出现的冲突,但这却使得他的经济分析内部出现了逻辑矛盾。因而,斯密实际上只是成功攻破了谷物为重商主义堡垒设置的第一道屏障。1814年前后,谷物法再次成为英国公共讨论的热点,并一直持续到1846年谷物法废除。此一时期,英国主要的谷物贸易政策是限制国外谷物进口。作为此次谷物法讨论正反双方的核心,李嘉图和马尔萨斯二人都敏锐地认识到了斯密谷物特殊论的错误。马尔萨斯继续沿用斯密思路,以农业特殊论为由而将谷物贸易作为自由贸易的例外。李嘉图则另辟蹊径,通过谷物模型赋予了谷物贸易影响整个国家财富增长的关键作用,从而为谷物自由贸易作出了强有力辩护。这样,李嘉图攻破了重商主义的最后一道屏障,从理论上迎来了自由贸易的全面胜利。然而,由于政策制定是一个观念、利益和制度等因素共起作用的复杂博弈过程,因而无论是身为教授的斯密还是投身议会的李嘉图,他们对当时谷物法和其他贸易政策的直接影响都非常有限。其次,斯密和李嘉图虽然都主张谷物自由贸易,但却是基于完全不同的论据和评判标准。本研究认为,这些不同反映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转变——“斯密—李嘉图转折”。它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对谷物的经济特点的分析不同,前者认为谷物价格支配一切其他商品的价格,而后者则认为谷物价格决定了社会一般利润率。第二,对将自由贸易原理应用于实践的态度不同,前者倡导自然自由,支持自由贸易,但却拒绝依据理论体系来强行矫正现实;后者有更为强烈的自由放任倾向,几乎反对一切形式的政府干预,试图创建一个乌托邦般的自由贸易世界。第三,对农业和工商业在财富生产中的作用以及相关联地对地主、农场主和工商业者的评价不同。第四,对人类经济活动的目的——幸福及其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转折形成的原因,认为其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理论内部而言,第一,斯密和李嘉图持有不同的知识论和方法论:斯密将理论探索视是一个演变的开放过程,新发现的或既有理论解释不了的现象是理论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力;李嘉图则认为理论应关注事物发展的长期趋势和“自然和恒常”因素,将由此得到的经济法则视作同确凿无疑的真理,并拒绝通过经验事实来对理论进行检验。第二,斯密的政治经济学与伦理学、政治学相互渗透、互为基础;李嘉图则仅仅关注探求经济法则,将道德—政治考量完全从经济学中剔除了出去。从理论外部来看,谷物法争论在斯密—李嘉图转折的形成和李嘉图经济学成为古典政治经济学正统的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李嘉图转变研究方向、探讨分配法则的原初动力就是为自己批判谷物法提供论据,这一目的促使他采用了“更加狭义和理性”的进路。另一方面,正是在谷物法提供的竞争舞台上,李嘉图经济学因其理论和政策建议的精妙结合而从众多理论中胜出,成为当时政治经济学的正统和权威。这使得斯密—李嘉图转折成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对未来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我们将经济学视为一种理解世界的分析工具和思想方法,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虽然斯密享有经济学之父的盛名,实际上李嘉图才是当前主流经济学的开创者。但主流经济学采用李嘉图进路的结果,是经济学的严重贫困化,使得其变得越来越与真实世界无关,并由此而在当下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要使经济学走出危机,回到斯密无疑是一个自然而然且有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