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法制备极性化聚丙烯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eoneon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丙烯具有密度低、耐化学腐蚀、易加工、优良的绝缘性等优异的综合性质,已经成为当今最有发展前途的高分子材料之一。但是鉴于PP长链上没有极性的官能团,结晶度高,因而它的粘结能力差,阻碍了它进一步的发展。为了提高其极性,需对其改性。氯化聚丙烯(CPP)是聚丙烯氯化改性的产物,其应用广泛。由于CPP分子极性仍不足够,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低,使得其对极性材料的附着力弱,和涂料树脂的混溶性不好,故要通过不同的接枝方法在CPP分子内进一步引入酸酐、羧基、羟基、丙烯酸等,以提高其附着力及与涂料树脂的相容性,从而拓宽CPP的应用范围。 本文用球磨机研究了加入马来酸酐(MAH)以及苯乙烯(St)对PP的固相接枝改性。系统研究了单体MAH、St、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对MAH接枝率的影响,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产物结构,用滴定的方法测定了接枝率,用熔体流动速率(MFR)来表征PP的降解程度。分析了MAH接枝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共聚单体St,不仅能降低PP的降解,同时也能提高了MAH的接枝率。采用DSC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PP和PP—g—MAH的结晶与熔融行为。结果表明:极性MAH组分对基体PP结晶有明显的异相成核作用。 本文分别研究了不同固相反应条件下PP的氯化改性和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丙烯的反应规律。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原料粒径大小、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接枝率、紫外光照、溶胀剂、球磨破碎对氯化度的影响,并从分子结构、熔点、结晶度、溶解性和降解等方面对氯化聚丙烯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对氯化机理的研究表明等规聚丙烯三种氢的取代顺序为:R(CH2)>R(CH)>R(CH3)。氯化改性前后聚丙烯的α晶型没有改变,但结晶度逐渐减小,熔点也相应的降低。与聚丙烯相比,氯化聚丙烯的热稳定性降低,在空气中容易变色降解。 本文采用的球磨固相法制备PP—g—MAH,能有效增加剑麻/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冲击和拉伸性能,表明PP—g—MAH作为界面增容剂提高了界面粘结。采用MAH接枝改性CPP(CPP—g—MAH)得到一种粘接性能较好的胶粘剂,该改性CPP胶粘剂可大幅度提高PP塑料和金属材料的粘接性能。
其他文献
本论文将巯基丙酸(MPA)修饰的CdTe量子点(QDs)通过静电吸附分别与核壳结构的多壁碳纳米管@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带(MWCNTs@rGONRs)或 Bi2S3纳米棒(NRs)复合,分别制得了CdTe QDs修饰的功
流化催化裂化(FCC)装置中,原料油中所含的硫约45-55%转化成H_2S随蒸汽排出,而35~45%留在液态产品中,还有5~10%的硫则沉积在待再生催化剂的焦炭上,进入再生器后焦炭上的硫被氧化生成SO_x(SO_2+SO_3)随再生烟气排出。随着高硫原料油加工量的提高以及FCC装置进料中渣油和重质油的比例不断增加,FCC再生烟气中SO_x含量增加,导致装置腐蚀严重,同时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与原
本文简要介绍了多维视角数字媒体教学模式的研究目的、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其分析。  【关键词】多维视角;数字媒体教学  目的:通过与传统美术教学方法的对比,充分体现多维视角数字化教学的优势及其推广前景。  方法:调查分析法。我们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2013级的7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也对承担基础美术教学的9位老师和外校10位美术老师(广西梧州市4中1人、广西岑溪3人、广西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