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0125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汉语学习在国际上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体验中国文化。为了解中亚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状况,发现中亚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以教育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为指导,选取了新疆师范大学的16位中亚来华留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针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留学生),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的访谈调查。研究从中亚来华留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适应、语言适应、社会交往适应、学业适应、心理状态等方面了解中亚来华留学生的适应情况,探索影响中亚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  论文由四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第二章为跨文化适应研究的文献综述,国内外跨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及评述。第三章研究中亚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状况、特点。分别从中亚来华留学生的主客观情况、社会适应状况、社会支持网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四章分析了中亚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研究发现,第一,中亚留学生的个体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在中国的适应状况。留学生的性别、年龄、来华时间、汉语水平、资金来源、学生类别、汉语学习总时长、交往圈等因素对中亚留学生的适应有显著影响。第二,中亚来华留学生参加的社会文化活动对其适应有显著影响。中亚来华留学生在新疆参加的社会文化活动只是静态的文化接触(如文化课、旅游活动),影响了中亚留学生在中国的适应。第三,中亚来华留学生在人际交往适应方面普遍存在困难。留学生的生活环境、语言障碍、沟通与交流渠道的缺乏、中国人的交际方式、中亚留学生自身跨文化意识的匮乏是影响中亚来华留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访谈得出的结论,针对教学、管理、文化交流等方面给予建议并提出一些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其他文献
1993年6月,《废都》出版后,经媒体热炒、商业促销,其影响迅速超出了文学界,扩大到新闻、出版等公共空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文本理解的“生产性”和“别有所解”,文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