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小学班主任的成就感为主题,目的在于系统探讨小学班主任成就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由此丰富成就感的相关研究,并希望引起全社会对小学班主任这一群体的正视。研究采取质化研究取向的访谈法,旨在获取对小学班主任内在经验的解释性理解。研究以目的性抽样为基础,具体采取强度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式,选取了8名常州地区的小学班主任为研究对象,以半结构式访谈法对这些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2次,每次平均60分种左右的访谈。在征得受访者同意的基础上,研究者对访谈全程进行了录音,所有录音共转录文字稿18万字左右,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开放式编码和持续比较法,结合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对原始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提炼。所有研究对象都是在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后参与的研究,整个研究严格遵守研究的伦理道德原则。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以过往研究者对成就感的定义为基础,结合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班主任成就感符合成就感的基本特点,即个体在付出努力的基础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产生以满足和喜悦为主的积极情绪体验,并伴随着自我评价的提高。同时,将小学班主任的成就感分别与其他社会群体、非班主任的小学教师和中学班主任的成就感进行比较,发现其成就感具有以下特点,包括:小学班主任成就感的来源更为复杂,更多来源于精神回报,源于学生的心智成长,源于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所关注的重点。(2)小学班主任成就感的产生是主观个体与客观环境交互作用的复杂心理过程,受到客观,主观及社会关系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客观因素具体包括:工作回报,工作环境中面临的压力和处理工作内容的方式;主观因素具体包括:个体进行社会比较的类型跟方式;社会关系因素具体包括:师生关系、与家长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学校领导的关系和家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