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医药行业呈现出持续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药制造行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创新不足,核心竞争力有待增强。医药制造行业的技术创新是“市场失灵”比较严重的行业,为了矫正由此带来的企业创新投入不足等问题,政府研发补贴成为了重要的手段。企业研发构成的是指在企业创新中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比例,企业技术发展中必须经历产品创新与产品研发过程创新这两种活动。本文基于我国36家可得数据的医药上市企业,对政府研发补贴和企业研发构成的关系进行探究,对于提升我国政府研发补贴创新绩效和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及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研发补贴影响企业研发构成的理论模型,探究了直接成本降低机制、信号传递效应机制以及外部性风险削减机制。其次,选取2010-2017年我国可得数据的36家医药上市企业,以政府研发补贴为解释变量,企业研发构成为被解释变量,企业规模、研发人员投入和企业经营能力为控制变量,运用逐步回归法,构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验证研究假设。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从政府研发补贴投入、创新人才培养、研发资金筹措以及行业结构调整等多个方面提出促进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通过研究认为:(1)政府研发补贴对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的研发构成改善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的力度最大,这是因为资金限制是制约我国医药制造企业产品创新最大的障碍;(2)科研人员投入对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的研发构成改善也具有正向影响,这是因为医药制造行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创新高度依赖人才的投入;(3)在本文研究中,采用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来表示企业的经营能力,发现资产收益率对企业的研发构成改善具有正向影响,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的研发构成改善具有负向影响;(4)企业规模也是影响政府补贴对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改善研发构成的重要指标,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较大。根据本文的实证检验结果,提出如下建议:(1)充分发挥补贴的激励作用,促进医药企业产品创新;(2)加大对医药行业创新人才投入,构建完善人才培养机制;(3)拓宽新药研发资金的筹措渠道,改善企业研发结构;(4)加快医药企业市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培育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