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计算中多用户协同计算的信任机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m890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格是下一代的互联网,安全问题对于网格发展至关重要。网格安全问题要比一般的安全问题更复杂,需要在传统安全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之上,进行创造性地研究。网格安全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艰巨的工作。本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网格计算中多用户协同计算的安全机制”的子课题。研究网格计算中多用户协同计算的信任机制。信任分为基于身份的信任和基于行为的信任。本文采用认证技术解决了基于身份的信任问题,构造了一个多用户协同计算的认证模型,该模型可以集成到现有的网格认证系统中,并与现有的认证系统保持很好的兼容性。对于基于行为的信任问题,参照现实生活中人们建立信任关系的方法,本文设计了一种两层(域内与域间相结合)的、直接信任与推荐信任(声誉)相结合的机制来解决。以协同计算域为主体,它域提供初始化数据。在信任管理的过程中,协同计算域的域管理者维护域内用户的推荐信任(声誉);而每个用户自身维护对域内其他用户的直接信任。此外,本文改进了信任值的计算方法。访问控制问题是一个与信任机制问题密不可分的问题。本文对传统的访问控制技术做了改进,将行为信任机制引入到了访问控制中,把用户的身份和对该用户的行为信任作为访问控制的参数,弥补了传统访问控制技术的弱点。
其他文献
图像的上色、编辑传播、分割和抠图是目前图像编辑中常用的处理方法,也是计算摄影学和数字图像处理中热点的研究问题,可统称为图像的边缘敏感编辑。在传统的图像编辑环境(如P
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就出现了计算机网络,网络需要遵守遵守共同的网络协议,为了减少设计过程中的复杂性,网络协议都分层组织。在两种著名的网络协议模型中,OSI开放式系统互联
随着手持设备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设备开始呈现智能化、多样化、高性能化、互动化的特点,除了传统的基本通信功能之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应用,例如,移动支付、移动证券、移动视频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海量在线电子文本的广泛应用,文本数量呈爆炸性趋势增长。文本分类作为组织和管理海量文本信息的重要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数据挖
“区域网络化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将给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是一种业务租赁模
如今,随着软件产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软件业正面临着一些新的发展和挑战,传统的软件设计思想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构件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构件
自动指纹识别技术是生物特征识别领域中一个研究热点,针对各种技术难题,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对指纹识别技术作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不少算法或改进算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指纹识别
随着Internet/Intranet的日益普及和Web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商务,这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与日俱增。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行为在网络时代的体现,电子
计算机网络的稳定性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提高网络稳定性的一个主要办法就是及时诊断出网络工作时出现的故障,给予网络管理人员决策指导。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
随着高通量实验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多种类型的分子生物学数据也在迅猛增加。比如基因序列数据、基因表达谱、功能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代谢路径以及基因调控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