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治疗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后癫痫发作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首发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发病24小时内入院且既往无癫痫病史及癫痫发作史的患者740例。记录一般情况,包括人口学资料、合并基础疾病、入院24小时内是否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及其用药剂量、吸烟史、饮酒史、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分型、癫痫发作分型、入院时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0例患者按照是否应用阿托伐他汀胶囊(天方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984)及其用药剂量将其分为4组:未应用组,10 mg/d组,20 mg/d组及40mg/d组。记录各组患者发病后2年内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生时间、发生率、发作类型及用药安全性。结果:1.在660例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患者中,发生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患者为28例。未应用他汀组有12例(7.2%),其中早发型为6例(3.6%),晚发型为6例(3.6%);应用阿托伐他汀10 mg/d有9例(5.4%),其中早发型为4例(2.4%),晚发型为5例(3.0%);应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有5例(3.0%),其中早发型为2例(1.2%),晚发型为3例(1.8%);应用阿托伐他汀40 mg/d有2例(1.2%),其中早发型为1例(0.6%),晚发型为1例(0.6%)。在未应用阿托伐他汀的165例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患者中,12例(7.2%)发生卒中后癫痫发作,其中6例(3.6%)为早发型,6例(3.6%)为晚发型。随着阿托伐他汀应用剂量从10 mg/d增加至40mg/d,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从5.5%降至1.2%,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与晚发型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后癫痫发作均由3.6%下降至0.6%(P>0.05),说明阿托伐他汀的应用与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减少相关且具有量效关系。2.在发生卒中后癫痫发作的28例患者中,13(1.9%)例为早发型,其中7例(53.8%)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1例(7.7%)为癫痫持续状态,1例(7.7%)为单纯局灶性发作,4例(30.8%)为复杂局灶性发作;15例(2.3%)为晚发型,其中9例(60.0%)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1例(6.7%)为癫痫持续状态,2例(13.3%)为单纯局灶性发作,3例(20.0%)为复杂局灶性发作。不同用药剂量分组中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后癫痫发作早发型及晚发型均以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为主,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未应用阿托伐他汀组的患者未见症状性出血转化,未见脑水肿加重,未见肝肾功明显异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正常值3倍,肌酐≥176μmol/L),未见肌酶明显异常(≥正常值10倍);应用他汀药物组10 mg/d的患者发生严重肝肾功异常者1例(0.6%),未发生症状性出血转化,未见脑水肿加重,未见肌酶明显异常;应用他汀药物组20 mg/d的患者发生症状性出血转化1例(0.6%),未见脑水肿加重,发生肝肾功明显异常2例(1.2%),肌酶明显异常1例(0.6%);应用他汀药物组40 mg/d的患者发生症状性出血转化1例(0.6%),未见脑水肿加重,发生肝肾功明显异常3例(1.8%),肌酶明显异常2例(1.2%)。不同用药剂量分组中症状性出血转化、脑水肿加重、肝肾功明显异常、肌酶明显异常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且各组均未发生致死性症状性出血转化。结论:在卒中发病24小时内应用阿托伐他汀可能降低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后癫痫发作的风险。在一定范围内(0-40 mg/d),随着阿托伐他汀剂量的增加,卒中后癫痫发作发生率可能降低,且各不同剂量均相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