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紫色砂页岩上形成的紫色土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土壤之一,但其成土土壤结构松散,具有较高的入渗性能,同时坡耕地中根孔、虫孔等大孔隙优先流通道进一步增加了土壤入渗水分,入渗的水在近地表弱透水层上方形成近地表水流。近地表水流会减弱土壤的胶结能力,削弱土壤抗侵蚀能力,加剧土壤侵蚀。近地表水流作用下会造成强烈的土壤侵蚀。本文以坡耕地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限定性细沟模拟冲刷试验,从土壤弱透水层上方供水,通过控制水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紫色土坡耕地地表与近地表水流交互作用侵蚀机理研究(No.41571265)”; 重庆市社会民生类重点研发项目“库区小流域面源污染景观生态全程组控机制及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cstc2018jscx-mszdX006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紫色砂页岩上形成的紫色土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土壤之一,但其成土土壤结构松散,具有较高的入渗性能,同时坡耕地中根孔、虫孔等大孔隙优先流通道进一步增加了土壤入渗水分,入渗的水在近地表弱透水层上方形成近地表水流。近地表水流会减弱土壤的胶结能力,削弱土壤抗侵蚀能力,加剧土壤侵蚀。近地表水流作用下会造成强烈的土壤侵蚀。本文以坡耕地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限定性细沟模拟冲刷试验,从土壤弱透水层上方供水,通过控制水头高度使供试土壤的近地表水流达到预期饱和深度,测算三个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5,10和15 cm)、三个坡度(5°,10°和15°)和三个流量(2,4和8 L·min-1)下细沟剥蚀率数据。研究细沟剥蚀率在不同流量、坡度和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条件下的变化趋势,阐述细沟剥蚀率随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建立细沟剥蚀率与流量、坡度和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的模型,定量化流量、坡度和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对细沟剥蚀率的影响;同时采用解析法计算细沟剥蚀率验证本试验方法的正确性,采用数值改进法计算细沟剥蚀率验证这种方法在近地表水流条件下计算紫色土细沟剥蚀率的适用性。本研究有助于了解紫色土近地表水流作用下的细沟剥蚀规律从而为紫色土坡耕地近地表水流作用下土壤侵蚀预报提供基础和模型参数,同时为紫色土细沟剥蚀率的计算提供一种新思路。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近地表水流作用下,紫色土细沟剥蚀率与细沟长度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随着细沟长度的增加呈指数趋势,且这种下降趋势在坡度较陡、流量较大时更为明显;紫色土细沟剥蚀率与含沙量呈显著的线性相关,随着含沙量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且这种下降趋势在坡度较陡、流量较大时更为明显。不同流量、坡度和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条件下,紫色土的最大剥蚀率即剥蚀能力范围为0.005~0.281 kg·m-2·s-1。在相同近地表水流条件下,坡度或流量的增大能增大细沟剥蚀率;流量和坡度相同时,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越大,细沟剥蚀率越大。(2)坡度、流量和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与细沟剥蚀率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说明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与细沟剥蚀率呈正相关,且流量对细沟剥蚀率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坡度,最后是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小坡度、小流量情况下,近地表水流作用对细沟剥蚀率的影响不明显。将近地表水流条件下的剥蚀率与饱和土壤的剥蚀率进行截距为零线性拟合,结果表明饱和土壤的细沟剥蚀率均大于近地表水流作用下的细沟剥蚀率;饱和状态下的细沟剥蚀率比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为5 cm、10 cm和15 cm时的细沟剥蚀率分别平均大了127%、68%和34%。说明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越深,细沟剥蚀率越大且越接近饱和土壤的细沟剥蚀率,但是都小于饱和土壤的细沟剥蚀率。(3)不同工况条件下,解析法计算得到的细沟剥蚀率随细沟沟长呈指数下降趋势,随水流含沙量呈线性下降趋势。试验值分布在解析值与细沟沟长拟合曲线和解析值与含沙量的拟合直线附近,说明试验值与解析值的一致性较好。试验值与解析值的对比值分布于1:1直线附近,拟合直线R~2均大于0.92,拟合直线斜率K值范围为0.929~2.058,试验值普遍大于解析值;K值的平均值为1.138,说明试验值比解析值平均大了13.8%,随着坡度、流量和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的增加,数据点离1:1直线越近,即相关性随坡度坡度、流量和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的增加而增加。(4)不同工况条件下,数值改进法计算得到的细沟剥蚀率随细沟沟长呈指数下降趋势,且改进值更加接近解析计算值随沟长变化曲线;改进值和解析值截距为零的线性拟合直线斜率K值范围为0.827~1.882,R~2均大于0.97,改进值与解析值的相比较更加接近1:1。试验值普遍大于改进值,K值的平均值为1.032,说明改进值比解析值平均大3.2%,相比于改进前减小了计算误差,提高了计算精度,改进值更接近解析值,验证了近地表水流作用下数值改进法计算细沟剥蚀率的适用性。
其他文献
共同的信仰与情感是社会团结的精神纽带,能够链接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摆脱利己主义的不良影响,促使人们加入村寨共同体。马棒寨是云南省西南角的一个传统傣族村落,人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同一地理文化空间里,合作互助是每个家庭维护生存发展权益的需要。“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熟人社会是中国乡土的本质特征,马棒人因血缘交错、地缘邻接与业缘互助的特征而具有团结的先发优势。村寨共同的信仰和民族特质凝聚着集体
土壤颗粒特征(大小、形状、组合与聚合形态、表面性质)及颗粒与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土壤颗粒-水-气界面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而影响了土壤的持水能力、抗剪强度等水土力学特性。当前颗粒特征、土壤水力学过程及土力学过程的研究已经十分成熟,但宏微观角度下颗粒特征及颗粒间相互作用力对水土力学特性影响作用的研究依旧十分匮乏,此外鲜有学者定量计算孔隙盐溶液所引起颗粒表面电场、颗粒间物理化学应力的变化及其对土壤抗剪强度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纽约为艺术的前卫性和创造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国家经济的强盛促使文化愈发繁荣,艺术的风向开始转向美国。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街头涂鸦闯入了美国当代艺术家的视野,产生了一种比波普艺术更加生活化的艺术态度,层出不穷的艺术新门类带给美国一种更加开放的状态。涂鸦艺术常常被评论家定性为大众、商业、流行、娱乐和消费文化的代名词。涂鸦艺术着重传递轻松、自由、活跃且富有张力的精神力量,这符合后现
进入新世纪以后,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新假期制度的颁布实施,使得我国逐渐走向休闲经济时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让人们的休闲意识逐渐増强。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一方面为人们带来多样化的休闲环境,另一方面也推动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互联网大数据为地理学科研究者们提供新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空间数据中微观描述的不足,能够更详细地描述微观主体的行为和活动。国内外学者对于各类休闲设施展开了多角度的
2018年我国梨树栽培总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94万公顷和1640万吨,均占全世界总量的68%,是我国仅次于柑橘和苹果之后的第三大栽培果树。近年来,盲目追求产量而过量施入化肥,带来了梨园土壤酸化、有机质降低、土壤养分失衡和果农经济收益减少等问题。因此,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目标产量对梨园进行合理施肥与种植管理,在提高养分利用率,增加产量与降低成本,改善土壤肥力和环境污染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
1971年,心理学家利希滕斯坦和斯洛维克在一次模拟决策实验中第一次发现偏好逆转现象,该现象是指个体在进行选择和定价的时候,会产生不一样的偏好。偏好逆转现象违背了传递性、替代性等偏好公理,对该现象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正因如此自其被发现以来吸引了大量的经济学家、心理学家的兴趣和关注,他们设计了不同的实验范式、使用不同的实验材料、从不同的实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同时,其发生的情境也非常广泛,在人事招聘、消
背景:5-羟色胺2A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2A receptor,5-HT2A受体)是广泛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重要的5-羟色胺受体,其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与许多精神疾病有关,在一系列精神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靶点。感觉门控是指在充满刺激的环境中,从显著的感觉信息中过滤无关的感觉信息然后执行与注意力相关的认知过程,从而对显著的刺激做出反应。前脉冲抑
川东平行岭谷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是我国东北-西南走向山脉组合最整齐地区,亦为世界上最典型的褶皱山地带,与美洲的阿巴拉契亚山和安第斯-落基山并称为世界三大褶皱山系。在地理学家眼中,这种岭与谷相互平行的地貌组合形态是一种极具代表性与吸引力的地理现象。川东平行岭谷区内的山脉广泛分布可溶性碳酸盐岩,在水文地质作用下,形成“土在楼上,水在楼下”的二元空间结构。岩溶地貌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敏感,污染物在土壤圈和
绘本是一种蕴含丰富视觉图像的艺术形式,基于绘本展开的美术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意思维、审美感知、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等素养的养成。然而,当前绘本美术课堂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反映了现阶段的绘本美术教育理念滞后于时代发展,不足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具身认知理论主张人类的认知源于物理感官和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这正与绘本阅读的情景性,以及美术创作的实践性相通,对绘本美术教育的革新有着独特的启
元话语作为一类常见且重要的语言现象,已成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以往对元话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语篇及课堂话语等方面,很少有对慕课教师话语中的元话语进行研究并通过其分析慕课教师语用身份的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Hyland(2005a)的互动模式以及陈新仁(2013)的语用身份论对中美慕课进行对比研究,探究慕课教师的元话语使用特点以及其中的语用身份构建。具体来说,本研究拟回答以下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