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山水画研究中发现,树木作为一个标志性的符号,伴随着山水画的发展和嬗变,自中国山水画形成以来,其树木表现形式就处于连续不断的变革之中。树法的嬗变和发展,亦步亦趋的伴随着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并且是每一次变化都与其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相关。本文从山水画中的树木表现及树法这一视角进入,分析中国山水画产生、发展的源泉,着重理清在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树木表现的发展变化,希望促进当代山水画的发展。本文梳理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树木形象的出现、树木表现的历史渊源及其文化内涵,充分肯定了树是作为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元素存在,以及树法在山水画笔墨、结构和技法层面的作用,深入总结了树表现形式的进化及树法的历史演变,即经过了刷脉镂叶的魏晋时期,刻画之法的隋唐时期,道法自然的五代两宋以及笔墨情趣的元明清四个阶段之后,发展到近现代山水画中符号化和图式化的树。基于对传统山水画和一脉相承的近现代山水画中树木表现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比较,发现都是以情景结合为基础,注重实践写生,并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创作源泉,同时创作者也注意到两者之间还存在差异性,即传统山水画家更强调刻画树木形态的真实性,而近现代山水画家在刻画树木自然形态时更强调当代人的感情与审美需要,正是因为如此,近现代山水画中树木其表现形式走向个性化发展。每个时代的山水画都具有不同的艺术风貌,其山水画中的树法也具有不同的特色,每个山水画家的创作都具有各自魅力,这是时代、个性赋予山水画艺术的特质,也是山水画艺术长期积淀的结果。